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病,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剂治疗逐渐成为银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这类药物能够针对性地调节免疫系统的特定环节,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然而,随着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1]。其中,结核感染风险的增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深入探究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对结核感染的影响及机制,对于保障患者安全、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对结核感染影响的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4)岁,平均(35.10±1.12)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55)岁,平均(37.12±1.1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67901,生厂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一次0.5g(1片),一日1次。观察组:生物制剂治疗。采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国药准字SJ20190023,北京诺华制药,150mg 1ml),用法用量:建议首次使用的剂量为300毫克,进行皮下注射。分别在第0,1,2,3,4周进行皮下注射初始治疗。随后维持该剂量每隔4周需进行一次相同剂量的注射。若患者在接受治疗28周后仍未出现应答反应,则建议考虑停止用药。
1.3评价标准
(1)体液、细胞免疫水平。标本采集:在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血5ml,经过20分钟离心(转速为3000转/分钟,离心半径为6cm)后,分离血清并储存于低温条件下备用。检测方法包括两部分:①细胞免疫测定:利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对分离的血清标本进行测定,包括CD4+、CD8+及CD4+/CD8++比值。正常状态下,CD4+/CD8+比值维持在1.4-2.0范围内,超出或低于此范围均表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②体液免疫测定:使用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SIEMENS医疗诊断公司)及免疫比浊法,对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IgG、IgE、IgA进行测定。各指标的参考范围:IgG为7.6-16.6 g/L,IgA为0.71-3.35 g/L,IgM为0.6-2.5 g/L。若指标值超出正常范围或异常升高,均提示免疫功能紊乱。(2)结核霉菌实验检查。其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判定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 4 种表现。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进行描述;对于计量资料,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并通过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液、细胞免疫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体液、细胞免疫水平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体液、细胞免疫水平比较(x̄±s)
2.2结核霉菌实验检查比较
观察组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 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结核霉菌实验检查比较(%)
3讨论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鳞屑及瘙痒。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尤为重要,而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及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生也是其发病的关键机制[3]。近年来,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逐渐升温,为深入探讨和有效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启示。目前,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能够针对性地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特定环节,从而有效治疗疾病,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被研发并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中,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尽管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生物制剂可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降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防御能力,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4]。因此,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时,必须对患者进行结核感染的筛查,并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结核感染症状的出现。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方面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结核霉菌实验检查结果的异常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这进一步表明,虽然生物制剂在控制银屑病病情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体液、细胞免疫水平及结核霉菌实验检查的异常,从而增加患者结核感染的风险。因此,在利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时,需权衡其治疗效果与潜在风险,并加强结核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时,应充分利用其治疗效益,同时保持高度警觉,时刻关注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琦,郑捷.生物制剂治疗对银屑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2):165-169.
[2]王晓雯,李若瑜.白细胞介素17相关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过程中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应对策略[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3):272-275.
[3]王澍,李航,李若瑜,等.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对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 37(9):1085-1091.
[4]汤自洁,王睿,李承新.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对结核感染的影响及机制[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