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车芸平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江阴初级中学,033000

摘要: 为了严格落实国家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将培养现代化的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根本任务。物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必学科目,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手段,给出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方法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习惯,其次,教师在实验授课时过于注重演示性,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实验步骤,进行跟随性操作,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这种过于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的教学理念,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应该做出改变,要在实验过程中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

一、培养学生学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

创建物理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物理思维可以让初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发散进行“形象化”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比如一些推理过程,可以应用推理思维,构建推到图,用形象化、立体化的方法,更快速地掌握物理知识点。

(二)增强学生探索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猜想、动手操作、对比实验,在探究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通过启发性教学,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外化”于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出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教师转变授课理念,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就应该从授课教师的角度,转变实验教育观念,把理念当成行动的先行者。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们刚刚进行物理科目的学习,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逻辑能力上都不够发达,难以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课上,突破学生的局限性,在保证课堂任务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其他的物理实验。对于一些初中院校来讲,相关的物理实验室可能有所紧缺,实验设备不足,但是老师可以优化实验设计,创立实验环境,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采用简单的,易操作的项目,直接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区域也可以完成实验流程。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实践,做到“以学生为本”,转变了传统思维观念,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物理观念,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二)老师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考走在老师授课的前面,其中,可以采用趣味课堂的模式,直接在课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经过合作探讨、动手实验得出最终结论。比如,在杠杆原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主思考,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杠杆,这些杠杆有哪些特点或原理,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常见的杠杆有剪子、鱼竿、天平、跷跷板等,杠杆具备支点、阻力点、用力点。之后老师在通过公式的讲解,得出F1×L1=F2×L2,当L1>L2,F1<F2时是省力杠杆,当L1<L2,F1>F2的时候是费力杠杆,并且让学生分别进行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操作,感受支点的不同选择,对力的使用有什么影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启发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用贴近生活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走向物理,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质疑能力

在物理知识的理论课上,学生应该对老师的理论结果进行复习和验证,对于公式的推导要有钻研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建立一个轻松的授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自身疑问。对于学生公式推导的困惑,教师耐心解答,因为这样的学习问题可能是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的,只有将学生的疑虑解决,才能开始后续阶段的学习,此外,老师对于提出问题的同学要给予课堂鼓励,激发学生们的问题热情,培养质疑观念,树立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物理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四)学生自主实验,增强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物理研究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验课程的设置并不多,仅仅通过老师的课堂演示很难满足学生的物理探究欲和渴求欲,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实验,培养物理实验爱好,将物理实验变成一种习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的实验方式和手段逐渐丰富了起来,学生认识和了解实验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化信息手段,利用微课的形式,自己进行视频录制或者直接实时直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其中物理原理,产生学习兴趣,然后自己动手实验,看看是否能得出与老师相同的结论,也可以利用网络短视频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趣味物理现象,让学生主动猜测其中原理,让其在假设的基础上自行操作。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经过不同的实验,增强了学生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编制实验报告,培养科学态度

在树立了思维观念、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之后,还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编制实验报告。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一份课后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在编写报告的同时,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审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实验前后的有效梳理,将实验运用原理、实验工具、实验目的、实验结果都充分体现出来,相当于在学生的脑海里又将实验重新操作了一遍,不仅让理论与实践相连接,还做到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要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老师,在检查物理报告的时候要做到严格要求,通过对学生报告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其准确性。这样一来,不仅树立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学科渗透,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关心科技,关心物理,爱上实验,最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结论: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老师应该认真地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将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物理教学课堂上,灌输学生物理观念,建立学生物理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猜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25-26.

[2]艾红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95-96.

[3]陈辉.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