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获得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影响。核心素养是国家制定的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了对初中生历史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观念亟待改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仅需要做好教的工作,还要辅助和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也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历史。但是很多教师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坚持应试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死板地教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很排斥,甚至不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这样就难以把新课改的新理念有效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缺乏活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因为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是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需要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准确记忆;但是在认知结构上又具有多样性特点,需要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准确把握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需要灵活理解和应用,所以初中阶段学生要想真正学懂、学透历史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因为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有距离,教师基本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导致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单向输出;虽然有些教师也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还是以讲授课件内容为主,这种讲授式教学因为缺乏有效的互动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缺乏动力,导致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观念要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时期的历史教育工作,初中历史部编版统编教材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中。同时,为了使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保持一致,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上已经修订完成。在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成了大势所趋。这些变化都需要历史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发挥自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导者的角色,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教,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这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而且随着高中阶段“双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变化较大,这势必也会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历史教师首先需要在思想与观念上做出改变,进而才能够在教学行为上真正做出调整,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要渗透进教学环节
培养家国情感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解释家与国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也应该在全方位、多层次中找到正确的历史定位。例如,历史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历史图像、历史资料、英雄事迹等。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历史文献展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感,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在历史教材中,有对相关历史书籍或历史背景的介绍,课外历史活动、材料学习和历史知识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家国情怀是一种历史教育形式。如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为了保家卫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为了胜利奋勇杀敌。教师这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播放出来,让学生深入了解那一段峥嵘岁月和民族精神,以此振奋国人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奉献生命。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
(三)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双基目标”发展到“三维教学目标”,再到今天的“素养目标”,这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与时俱进。而每一次变化不仅需要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做出改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针对性调整。当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学工作更加强调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与素养,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给学生提供体验与探究的机会。
(四)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课堂气氛枯燥。因此,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历史课堂,促进初中生内化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了解周围的历史,参观家乡的历史名胜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教师还可以组织“我想写家史”“画家谱”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究活动,利用各类活动,让初中生感受到历史的存在性,发展性以及顺序性,避免初中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初中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对于历史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四、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角色,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