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针对深静脉血栓进行分析,主要是血液在深静脉腔中出现了异常凝结,导致静脉腔出现了严重阻塞,最后患者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此疾病一般较多发生在下肢。因为在ICU中治疗的患者一般都处于昏迷状态,此类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而且其深静脉的置管较多,通过保护性约束带的长期使用,很容易造成患者下肢出现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后,一般会出现局部肿胀和疼痛,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导致其出现血栓后综合征或肺栓塞,对疾病预后和治疗产生严重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目标选择在ICU中住院的患者,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12月,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选择80例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患者,患者年龄区间为25~72岁,平均年龄为(45.14±4.17)岁。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嘱咐患者按医嘱用药,对其展开疾病知识宣教,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将其负面情绪有效消除,使其治疗信心得以提高。按照实际情况对其展开坐立和翻身等动作,对其床上运动进行指导,使其明确床上主动呼吸的方式,并在床上完成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双下肢的交替活动。观察组护理时,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展开早期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首先将疾病小组组建起来,小组成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长的工龄,针对成员展开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以此让成员可以对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熟练掌握,并学会使用临床预测工具,让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得以有效识别。对患者完成风险评估后,如果其具有一定发病风险, 此时需做好记录工作,并对患者认真观察。每天针对患者下肢是否肿胀、色泽以及皮温进行观察,将相关护理计划制定处理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根据风险评估量表对疾病进行评估后,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0分以内为低风险,11~14分为中等风险,15以上为高风险。
1.3统计学方法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使用SPSS 21.0处理分析,使用标准差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X2对组间数据对比进行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情况
表二 对比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
3结论
临床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着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此疾病的发生一般比较隐匿,在患病的早期通常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所以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具有一定难度。因为ICU中患者情况比较特殊,需要长时间卧床,其血液呈高凝状态,所以此类患者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因为很多因素产生的影响,比如气管插管、镇静剂、肌松剂和机械通气等,会导致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困难重重,而且其检出率也较低,随着时间推移和疾病发展,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困难,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情况下,为了提高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对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可知,对患者实施了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其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同时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对于患者疾病的预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此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燕燕. 全方位护理在气压波治疗仪预防卵巢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0,33(20):180-181.
[2]朱娥,杨红秀. 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0):98-100.
[3]刘娥.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0):2846-2848.
[4]曹日进,龚利平,李建. 个性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0):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