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问题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析

龙苏

吉安市第二中学,343400

摘要: 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促进作用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以期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是知识的起点,是思维的源泉。学生一旦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以一种主动怀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投入科学探究中,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影响

(一)提升学习质量

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学习。高质量的学习是建立在知识整合与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思维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抽象知识的形象化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基础上,在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知识。初中物理学习不单是掌握规律和概念,而是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高质量学习奠定基础。

(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的发展自然学科的学习要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变革能够提高人才的发展质量,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认知经验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讲解,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活化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反复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在完成问题的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学生个人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并且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一)关注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作为当前阶段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提前做好学习准备,也在客观上为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听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从这一角度来说,课前预习环节也同样是当前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面,帮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新的物理学知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一线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课前预习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一起预习,帮助他们找到重点、难点。同时,教师更要做好备课工作,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疑问做好应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思考问题。例如,在比热容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首先做好备课工作,然后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详细地记录下来,开动脑筋加以思考。如果无法自己解决,就带到课堂上来和同学、老师一起探索。教师应突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预习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享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质疑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对教师有着较强的敬畏心理,教师只有真正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促使他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较为内向,更害怕遭到同学甚至老师的嘲笑,所以教师必须从其心理特质出发,通过温暖、和蔼的沟通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内容的讨论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而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突破对教师的畏惧情绪,为他们创设更为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磁力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按照座位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究不同磁极的磁铁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涌现出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独特观点,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有效地激发起来。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讨论方向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物理知识还较为浅薄,经常会提出一些非常幼稚的认知观点,但教师绝对不能对这种行为随便加以批评和打击,而是要对他们提出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避免学生刚刚萌芽的问题意识被无意中扼杀掉。

(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

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要考虑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因此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也并没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只有从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为其创设更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才能让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加强物理解题能力。

例如,在电阻测量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欧姆定律的理解,需要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电流表、电阻块、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通过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方式,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好奇心尚未消失之前提出如下问题:滑动变阻器在这里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第一次操作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轻微的偏移呢?我们应该通过何种方式避免这个问题呢?上述问题虽然表面上都是针对本次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提出的,但是实际上却几乎囊括了本节课中学生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全部电阻测量方面的知识。几个问题构成了问题链,通过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配合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四)积极主动地利用物理实验活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实验是所有物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各种物理知识才能够更容易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所以,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同样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物理实验活动,以生动、形象的课堂展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纸片托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模仿和尝试,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自行探索实验中的要点,自主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力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结语

总之,问题意识伴随着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始终,是学生思维发展和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与前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闯.大胆提问,开拓创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浅探[J].读写算,2020(21).

[2] 李寒菊.千锤百炼 只求一问———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下),2018(4).

[3] 韶小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