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即使放在今天也备受推崇。而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与现实生活就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教学实效性。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专注物理知识与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了生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究其根源,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故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降低理解的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中的力、电、磁等知识比较抽象,专业术语多,而且很多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凭借着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生活场景,使知识可视化、生活化、立体化、形象化,所以方便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在这样的环境下指导学生学习,他们轻轻松松就能理解和掌握。
(二)消除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晦涩难懂,主要是电、磁、力、学等,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逐渐产生畏惧、抵触等心理,而且学习热情与兴趣也越来越低。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熟悉的场景和事物缩短他们与物理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从中获得亲切感。这样,学生就不再抵触物理知识,即使面对抽象、晦涩的新知识也能因为熟悉的生活资源而产生亲切感,不仅不畏惧,反而有强烈的探索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的资源,丰富物理课堂的内容
相对于初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有很大的提升,由定性研究上升为定量研究,而且知识广度也有很大提升,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也更加强调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十分吃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通过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理解物理知识。同时,新课标还提出了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理念,通过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再则,物理学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一定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物理概念、原理等知识以外,还要拓展讲解与主题有关的生活知识,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开阔他们的物理视野。
(二)反思式提问,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来对问题进行设计,综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在教学“静电现象”这一关键的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静电相关的场景图。首先,明确在电力工程应用过程中,电力工人以带电作业的形式进行超高压作业,这个过程中明确告诉学生,工人穿着由金属制成的工作服进行工作这一要点,然后向学生提问:“电力工人穿着由金属丝制成的衣物会不会发生触电的现象?”此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迅速展开思考,结合金属导电这一基本属性认为工人会产生触电的现象。而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在这样往返答复的过程中,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类似的问题情境还有“雷电天气,处在空旷的室外环境下,为什么躲在金属外壳的汽车里的人比躲在木屋里的人更安全?”通过反问的教学手法,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和反思,自然而然地深化了“静电现象”这个知识点的引入式教学。
(三)巩固复习回归生活,迁移运用科学知识
1.丰富作业内涵,布置生活化作业
课程减负的大环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家庭作业设计应以“减量”为前提,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主要是因为它太多的习题化和理论化,缺乏兴趣与创造力。而生活化作业则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要尽量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布置个性化、多样化的作业,既要符合学生的基本需要,又要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结合生活问题,开展生活实践科学
课程的核心之一,需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原则来源于生活。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许多活动都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老师们可以多准备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在家里或课下进行,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扩展到课下的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习更加有趣和实用,能够实现深度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有助于推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而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致力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提升高中物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锡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J].现代交际,2016(17):245.
[2]杜彦丽.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模型建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67.
[3]李磊.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才智,2019(34):46.
[4]韦宗钦.试析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2018(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