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贯彻“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

陆美红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新课改要求提出“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并且明确“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的内涵。在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对中学历史课堂中有效贯彻”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适合+;生本教学理念;中学历史课堂
DOI:10.12721/ccn.2022.1577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此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有效贯彻“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就成为研究的课题,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先明确“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的内涵。

一. “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的内涵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学界对“适合+”的生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比较多的人将“适合+”的生本等同于“以学生为本”,他们认为“以学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3】我们认为“适合+”的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合+”的生本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四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市场的扩大、交往的广泛化以及个人自由时间的增加等新情况。

2.“适合+”的生本教学强调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思潮兴起,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预示着发展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时期,而成为终身的事情。这就要求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的发展;二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教育要让学生的潜能不断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不断完善自我;三是螺旋式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式的,前后衔接的,是连续不间断的;四是协调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应是各方面协调的、和谐的,而不是畸形或极端形式的。

3.“适合+”的生本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哲学里讲内因是根本动力,外因是影响因素。学生的发展必须强调其主动性,主动发展是内因,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动发展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及自我意识等。

4.“适合+”的生本教学就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主张对学生进行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之后赞可夫更加丰富了学生“发展”的内涵,指出:“一般发展不仅指智力的发展,而且包括情绪、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特征的发展。”在工业社会迈向知识经济社会的21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这就要求教育从学生个性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造就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

5.“适合+”的生本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适合+”的生本虽然强调学生为主体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统一的,而且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人格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适合+”的生本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就是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主动的、有个性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弊端

1.以教师的教为本,忽视学生主动性与主体地位

现阶段尽管我们极力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理念与实际脱节的事实依旧很严峻。教师的教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占主要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只能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从属于教,主体从属于主导,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2.以学科知识为本,忽视学生发展全面性

目前各校的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主,各学科画地为牢,缺乏相互联系。部分学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片面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学生能力、人格的培养,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使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导致学生的不平衡发展。

3.以静态教学计划为本,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的,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无任何个性发展可言。学生的个性特点被掩饰,情感、心理状态被忽视,老师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这必然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丧失能动性与创造性。

4.以学习、学校为本,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学以升学为目标,学生的生活以学校为中心的现象使学生脱离社会,导致学生离开学校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教学内容的传授局限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局限于教授知识,不考虑学生潜能的持续性开发,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脱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贯彻”适合+”的生本的教育理念

在认识”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现阶段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主要共性弊端为突破口,我们可以找寻一些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贯彻“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的措施:

1.由教师的教为本转向学生的学为本,关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中学历史课堂要实现由教师的教为本位向学生的学为本位的转换,强调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师教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习惯,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但这并不说明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只是要求教师的主导不再凌驾于学生这个主体之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存在从属与被从属的关系。

2.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中学历史课堂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下降或甚至可以被忽视,而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探索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合适方法。教师还需要将批判性思维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批判地思考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如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思考,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利弊都要考虑,而不是统一的“好”或“坏”的结论。

3.灵活变化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若一直按照预先的教学计划进行必然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变化。“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要求中学历史课堂以教学计划为基础,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及时的、合适的调整。灵活变化的教学计划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抹杀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历史教师要有高的自我效能感,坚信自己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坚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这样才能激发自己教学激情,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做到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劣进行总结,反思缺陷的原因所在;还需要关注历史教育研究动态,将历史教育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

4.与社会生活联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受到社会的制约,离不开社会生活,因此中学历史课堂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要有意识地将历史内容与现实相联系,有意使历史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现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独立见解的形成等。

5.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

学生学的过程是中学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合+”的生本教学理念体现在学的过程上,就是要求以学习人类总结的间接经验为主,重视自己的直接经验,不忽视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经验的获得都会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两者的侧重有所不同,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有主有次,不偏废。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2]蔡克勇.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教学研究,2000,(9).

[3]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5]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

[6]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7]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作者简介:陆美红(198912-),女,汉族,江苏宜兴,硕士,中学一级,南通市天星湖中学,中学历史,党政办副主任。

邮寄地址: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东路298号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电话:13615200367 邮箱:610117515@qq.com  陆美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