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随着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此项技术先进性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水平。通过强化技术融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优化了设计与制造质效,减少了工业生产中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工业制造业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下内容分析了计算机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1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1.1 可视技术
计算机可视技术可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抽象化机械信息或数据体现出来,为设计制造人员实施模拟、分析、计算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强化机械产品性能的动态化追踪,有利于设计人员强化产品设计反思,结合产品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全面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将计算机可视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相融合,便于发挥此项技术的辅助优势,有效规避设计环节中的误差现象,提高了机械设计产品的精准性与可靠性。计算机技术设计速度较快,将设计人员从过往繁重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设计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工作时间,有利于加快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步伐。
1.2 计算机虚拟技术
计算机虚拟技术应用优势明显,可凭借真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环境架构起虚拟环境,将设计人员置身其中,供其开展模拟体验。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可将设计理念呈现在虚拟环境中,强化设计理念与计算机技术间的联结,有效分析与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合分析结果有效调整设计方案,减少后续设计产品的实践检验成本。
1.3 计算机仿真技术
媒体形态下,设计人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合理化描述机械模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产品的系统形态、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为设计人员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此外,凭借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功能,有序实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操作,推动设计工作朝着自动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4 数控技术
在数控技术编程与软件两大功能板块的辅助下,进一步优化自动化制造过程,确保计算机软件编程的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在应用实践中,数控编程多贯穿到机械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数控软件与数控语言相融合,科学合理编制运行程序。从现有情况来看,我国数控技术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迭代与更新,为顺利实现计算机数控编程与语言间的转化营造了良好条件,为机械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相较于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可被应用到多种产品设计,尤其是较复杂的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有利于制造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环境。
1.5 三维技术
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复杂化、抽象化问题得不到改善,会直接降低设计与制造质量。将三维技术与仿真技术相融合后,则为相关人员解决复杂化、抽象化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设计人员可借助三维技术全面掌握机械产品形状、大小等性能,对其进行直观化分析,有效发现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此外,三维技术在改善产品设计质量方面的不足、简化检验流程的基础上,可助推产品检验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2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
在机械制造行业,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行业发展。为充分挖掘行业发展潜力,就需提升机械设计制造跟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应用水平。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加大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力度,将成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会朝着智能化、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方向全面推进。
2.1 智能化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助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借助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此外,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便于机械制造业进一步拓宽技术应用范围,提高技术应用规范性,亦有利于将更多的先进高端设备应用到机械设计与制造环节,为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营造良好条件,使得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合理应对市场发展挑战,促进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2.2 微型化
在过往发展阶段,因技术水平受限,我国机械产品的整体体积较为庞大,性能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并在时代发展中慢慢被社会淘汰。技术迭代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后,机械产品的体积逐步变小,机械产品可多样复杂化,产品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产品内部结构系统、软硬件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优化产品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产品应用需求。
2.3 数字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节,数字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机械设计制造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满足了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对于用户而言,其自身的产品应用体验被逐步优化,使得用户的购买欲望被进一步激发,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2.4 网络化
网络技术是监控技术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随着监控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了机械产品传播范围。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了过往信息传播模式下的时空限制,机械制造企业凭借现代化网络平台,可有效拓宽网上售卖渠道,推动营销工作有序开展,既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亦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及其自动化会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虚拟化
虚拟化是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另一项发展趋势。在现实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环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损耗问题。尤其,随着我国资源与能源供需矛盾的增加,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节能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进一步更新与优化虚拟技术,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有序开展图纸绘制操作,便于产品设计人员合理修改与完善生产制造结果等,降低了生产环节的资源损耗量,加大了能源利用率,缩减了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了企业生产效益。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与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间的融合,有利于推动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设计精度,为后续产品生产营造良好条件,继而推动生产企业与行业获得持续性发展。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方向发展,不断生产出更多符合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机械制造产品。
参考文献:
[1]朱海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1(17):211-212.
[2]杜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5):176-177.
[3]石海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0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