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张丰

南京城市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建设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希望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仅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建筑项目;项目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2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今的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工程投资大、建设规模大、施工类型复杂、工艺难度大等特点,且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进度控制、投资管控、材料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暴露出各种问题,都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不仅可以对部分管理环节实现远程操作,还能够实时监控施工进程,并能够在网络上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加强对施工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减少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信息共享与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监理、施工等各个单位及同单位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为领导层人员更好掌控施工进程提供有利条件。在此过程中,可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递、信息共享等操作,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变与优化;使用更专业的方法分析工程实施各环节的相关数据信息,还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质量;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也可通过有效沟通进行更好配合,使各种管理行为更为精准有效,进而持续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建设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2.1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情况

虽然部分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用了部分信息技术与软件,也在其中引入了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却并未将各个系统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如在工程造价管理期间较常用到BIM数字化技术,而在物料采购计划管理过程中则较常应用ERP系统;另外,在工程项目的初期设计阶段,为提高设计效率,也通常会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也未能实现不同平台系统的有效联通,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2.2信息技术软件有待完善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都逐步迈入转型阶段,但建设行业转型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建设项目管理各地区、各专业、各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兼容性不强,大部分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转型情况相差较大。与此同时,我国所开发的信息化建设行业管理系统仍存在较多问题,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同企业、不同项目其所具有的特点并不相同,信息管理要素也具有一定差异,但是当前现存的信息管理软件缺乏兼容性,并不能够对不同项目都展开信息管理工作。而对于国外兼容性较高的信息管理软件而言,将其应用于国内建筑项目当中也并不合适,因其缺乏汉化处理,部分外语水平较差的管理人员就很难应用此软件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进程[1]。由此,大部分建设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虽然在其中应用了部分信息化软件,但是因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对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而言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2.3信息技术应用并不广泛

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效加快项目施工进程,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加强过程管控;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部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以南京地区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为例,比如目前各项目所使用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主要运用于扬尘管控、渣土车管理、视屏监控、噪音监控等方面,但该系统区别于建设工地的实名制系统且相互之间并不联通,同时以上两个系统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企业管理平台也并不联通,更何况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在施工过程管理中还未使用任何信息化手段。部分建筑企业对于信息技术软件的认知较为局限,并没有在项目实施当中灵活应用信息化手段,所以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具备的积极价值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2.4信息系数技术专项人才欠缺

各类管理人员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要素。在工程项目管理环节当中,管理人员若想要在其中灵活应用信息化软件,不仅需要有较为成熟可用的信息化平台,也需要其自身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素养。但是一部分建筑企业并未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对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教育水平对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化方式进行项目管理的影响,导致一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水平现对较低,且缺乏数字化管理意识,进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部分管理人员对BIM数字化系统不了解、不掌握,无法灵活在管理工作当中使用此项技术,只是会借助PPT、word等软件来传递数据信息,很难与其他管理人员实现高效传递数字信息的目标。

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优化信息化技术设备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需要有过硬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作为支持,由此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积极效用。从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位于信息化技术较为发达的城市而言,其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会积极应用各种信息化软件,如:视频监控、环境监控、互联网云计算等软、硬件,并较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此,在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软硬件设备时,就应当积极借鉴实际应用情况,引入与建筑领域相关的硬件设施,并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打造相应网络平台、应用软件等,建立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其他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等多层次、多渠道之间沟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目标,以此强化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软硬件设施投资力度,以推动建筑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进程。但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提高资金利用率,让每一笔投资资金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并在使用资金时,防止出现只投资硬件设备或软件设备的情况,要推动二者共同发展优化;要防止只针对建设项目管理某一环节进行投资软硬件,而要从项目的全周期全流程角度出发,系统性打造全面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并配备相对应且符合实际需求的软硬件。同时,当前一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加大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投资力度,但资金实际使用环节当中,并没有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同步推进,忽略了软件设施的更新与优化,认为只需要不断优化硬件设施就能够推动建筑管理信息化的转型;将大部分资金都用来购入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摄像头等,并没有同步开发、升级与之匹配的软件等,进而出现硬件设备过多但使用率较低的情况。

3.2优化信息化管理制度

如今的建设工程项目,普遍具有工期长、工程体量大等特点,在实际的项目实施管理期间总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而优化、构建系统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建设工程更好开展管理工作。特别是项目的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应当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建立系统管理体系基础上,更在其中融入信息化管理理念,推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及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设立单独的信息技术部门,为开展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利技术支持,或者招聘专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为信息化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将各类管理制度和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纸面向信息化系统转变;同时帮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并与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其他单位做好对接沟通。但应当注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应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部门不同需求,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优化,促使施工单位能够更加科学管理各个部门,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2]。

3.3打造信息化专业队伍

从当前的建设项目管理实际来看,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施工单位部分管理层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一线项目部、作业队的管理人员;同时,一部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力量也较为薄弱的情况,此情形不仅会影响工程管理信息化转型进程,也会降低建设工程管理的实际效能,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抵触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还会阻碍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建设的进程。就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来看,重点是施工单位应当提高信息知识培训力度,组织专业素养不高或技术力量较差的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以此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可邀请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专家进入施工单位进行知识讲座并参与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软件研发等;或组织管理层人员外出参加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不断加强管理层人员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管理理念与方式,最终打造出一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建设、监理等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业主需求、市场动态与政策变化信息,还可加强与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借鉴其先进优秀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并将其逐步融入进自身管理体系当中。另外,还应当适时改变现有人才队伍,健全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对管理层人员及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知识理论的程度进行重点考核。而且,施工单位还可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从各大高校积极引进高水平高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转型能够更快完成,且保障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加先进、完善,以此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推动企业更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作为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数据,是最直接、最基础的数据参考,是政府监管部门及建设、监理等单位的最主要信息数据来源。施工单位在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平台,促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统一;在此平台上,管理层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查询到工程相关信息,掌握施工进程,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工程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高度整合目标。例如: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时将施工进程反馈给最高管理层人员,便于其能够及时查看工程施工进程与施工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达工程项目相关管理命令,通过建设企业信息数据管理平台,还能够便于管理层人员监督工程施工情况,保障工程顺利开展,而且还能够利于企业更快实现施工管理信息化目标。施工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建设、监理等单位联通、共享,可以大幅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3.5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施工企业与相关部门都应当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借助各种方法让管理层人员及工作人员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与优势,进而推进建筑领域内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当中的应用。但同时也需注意,信息技术虽然能够为施工单位带来众多便利,提高施工效率,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针对此,施工单位就应当加大网络安全防范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例如:管理层人员需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加大网络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力度,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从根源上杜绝网络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另外,在实际操作工程管理信息软件时,应当注重定期维护与保养,让工程管理的所有软硬件设备都能够得到定期维护,对于系统当中存在的漏洞,应当及时由技术人员进行修复维护,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都具有较高安全性。

结束语;

建设工程管理期间,政府部门及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需要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且在不同施工管理阶段,需明确其管理重点与要点,借助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明确工程管理重点,实现管理过程可视化、数据化,更能够简化传统管理模式中纸面传递的流程,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统计错误及其他差错,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由此可见,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大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恩,周文辉.基于BIM的精细化管理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29(12):13-16+21.

[2]陈敬武,班立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促进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精益管理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9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