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当今教育界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可谓相得益彰。“双减”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对于学校而言要明确教育的主阵地角色,教师应该想尽办法提高课堂效率,精准、高效、分层的教学,作业布置要注重创新性,针对性及分层布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双减”政策强调的减负增质即是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来实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物理标准课程》指出:“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双减”及“核心素养”的限定下,初中物理教学更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的学科,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提高能力、适应社会、促进其身心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
“双减”政策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学校及各科任教师积极响应,进行改革,但细看如今的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片面理解分层作业,简单粗暴实施。
现在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能按照政策进行分层作业,但是目前的“分层”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明确,也就是说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没有精准的定位,没有完全的了解,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作业的层次划分太随意,很多老师都没有对作业题进行思考、分析、预判,所留作业难度梯度并不明显。例如一些老师布置作业时会说,今天基础作业是本节《质量检测》的A组,提高作业是《质量检测》B组,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布置既没有分清楚作业习题的层次,也没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去完成B组作业,这样的分层作业无疑是无用。
2、正确理解“双减”政策,过犹不及和不作为均不可取。
“双减”政策的减负要求,使得不少物理教师大幅度减少了物理作业比例,也大幅度地降低了作业难度,使得物理作业的成绩监测、能力培育的功能被大大削弱。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物理教师并未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在作业设计中持“不降反升”的态度,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难度和压力进一步提升。以上两种做法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过于“松”让学生无所事事,成绩下降引起焦虑,过于“紧”让学生有过重的课业负担,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过度理解“减负”政策或置之不理政策方针都不可取。
3、物理作业设计形式相对单一,实践性和趣味性不足。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对于作业的设计与课堂一样,也需要实验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不少物理教师的作业设计只是以课本知识点、考试考点等为主,缺乏与学生个性开发、日常生活相关联,因此趣味性和吸引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后作业中。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实施对策
1、精心设计编写特色作业
学校物理教研组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分成两组,年级组内教师协作完成特色作业的编写,作业内容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思维拓展三个层级,教师一方面利用作业对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依据课程内容将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相应的整理归纳,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全面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对相应题目进行合理变形,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我们学校的物理老师会分工合作,设计每日的分层作业题,题目精挑细选,少而精地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知识点,同时注重三个层级的设计。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一定要高效批改、精准评价、及时反馈、适量强化、分层提高,全体教师要在作业地指导与反馈中帮助学生完成再学习、再发展。
2、注重实验创新作业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难以掌握理解间接经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初中物理所研究的声、光、电、热、力等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实验老师在课堂上一一展示是不现实的,然而学生自己实验的话学校的实验器材有限,实验室使用时间有限,那学生如何亲自进行尝试呢?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难度较低,书本中所涉及的实验也都很简单,例如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小实验,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更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开拓思维。例如八年级下册教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中想想做做“口吹硬币跳跃木块”,该实验中适合的硬币现在已经不好找到,而且学生做起来该实验也不易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创新,设计出简单易操作且效果明显的实验。我们可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门状,立在水平桌面上,学生向门内吹气,这时门向内凹陷,说明流速大压强小。《浮力》一课学习前,我们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自制孔明灯。再如《物理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课学习前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听话的小鱼”,在上课前进行魔术展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通过作业的布置,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也在家中创造出自己的“实验室”,实现自己的理想。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双减”政策下,老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调动学生主动性。在学生学习及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日常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们没有时间在物理课堂上对全体学生面面俱到,也不能逐一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如果将实验留到课下,又有可能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那么在课后服务或班级社团活动中辅导学生完成实验作业,既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可管可控地进行,可谓是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质量》一课时,课上学生虽然也体验了天平的使用,但是在分组实验中有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来不及参与其中,我就在课后服务的时候准备了一场茶话会,同学们自己带水果和喜欢的零食(小包装),然后分小组活动,但是在同学们享用美食前要先用本组内的天平称出食物的质量,这就大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不但熟悉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还联系了生活,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还要开拓思维将重点题型的实验做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观念。例如中考类型题中“密度的测量”,课本中只介绍了常规法测密度,没有将“重力”、“液体压强”、“浮力”、“杠杆”等知识与密度的实验相联系,学生在考题中遇到特殊法测量密度时往往无从下手。我们可以自制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将传统的习题讲解变为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测量密度,并体会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三、改善初中物理作业现状的意义
作业是课堂知识延续的载体,对强化学生物理认知和知识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业只是手段,学生通过作业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每堂课后的作业,做到少而精,做到形式新颖,调动学生物理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强化作业反馈效应,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及时总结学生掌握情况,才能突出作业与教学的联动价值,确保作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彰显突出价值。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调整与完善的重要契机,也给物理作业设计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在推进作业减负提质方面我们要坚持“系统设计、专业引领、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学校教研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少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初中物理作业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21):121.
[2]陶行知.“做学教合一”的总解释【J】.重庆陶研文史,2016(4).
[3]汤清修.《初中物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
[4]徐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1.
[5]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
[6]邓丽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