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现代教育理念推进优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要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比如,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意识,思维相对固定,缺乏积极参与的勇气。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当前,很多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有些自主探究、课堂合作的教学模式也只是形式上的,并未真正落实。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我不懂”、“我怕”等问题,导致学生不敢主动提问。这样下去,历史教学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权力意识的束缚
初中阶段的教材、教师、考试等都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老师、学生都太依赖课本,并且常常只按照课本上的说明来教学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不会发现问题,学习的真实效果不能体现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客观条件下,学生必须认真记录老师所说的话,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种学生观念的形成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绝对的权力服从意识,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主发展。总之,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另外,历史考试模式也限制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考题通常由出题者提问,而学生则被动回答。该方法只考虑学生的回答能力,不考虑学生提问的能力,即使有也非常有限,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的良好发展。
2.传统意识的压抑
在课堂上,学生缺乏独立意识,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优势,学生听从老师的意见。在课堂提问中,传统的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的方式是许多教师仍然沿用的。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设计的课堂内容和问题进行学习,不懂得主动提问,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灌输方式可能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但这些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若不让学生沉迷于这一探索过程,就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时,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于没有好的基本知识,学生不会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才能理解课堂内容,把所学到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自然地提问。所以,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学生害怕提问。由于担心自己的问题会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会提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表达出来。由于缺乏基本知识,他们会被自己提出的问题弄糊涂。所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十分重要。把握好基础,学生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探讨所提出的问题。而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做笔记,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学生可根据所学的基本知识在课上或课后提出质疑,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质疑结果,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总之,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基础知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当前,我国虽然前有新课改,后有双减,但许多地方的改革步伐还没有跟上,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仍实行满堂灌,学生较被动,不愿主动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气氛比较严肃,老师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老师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没有让学生思考问题,而是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有些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老师更加挑剔,这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一直问学生自己所考虑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情绪中,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课堂内容后,学生会继续思考、反思,然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和蔼,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让学生能提出、敢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尊重每个学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算老师上课很认真的上课,他也不会专心或深思熟虑。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提问的可能性更小。所以,让学生对你所学的感兴趣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困难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维发散,引导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爱上历史,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变得轻松自在,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明白学习并非一件无聊的事,因此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相关调查显示,初中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会在课堂上对各种问题提出疑问,初中生更多地出现了“沉默学习”现象,这是由于在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强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提问精神。再也不喜欢对各种问题提出疑问,很少辩证地思考,而一味地听老师讲解,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非常不利。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有很好的独立思考能力。缺少批判性思维,学生就不能深入研究问题,不能独立创新地提出问题。所以,辩证思维对学生很重要,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犯错误,权威知识未必正确。你们不必完全相信书和老师。要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批评,敢于否定。”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提问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具体地说,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提问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耿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
[2] 夏晓凡.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0,(28).
[3] 赵晓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6).
[4] 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5):67.
[5] 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动态,2017,8(2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