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

魏会娜

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禹州,461670

摘要: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要充分遵从家国情怀内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持续秉承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青年的信念,自觉、主动地将家国情怀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学会理解家国间相互依存的交互关系,产生主动为家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学科的人文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DOI:10.12721/ccn.2022.1577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家国情怀概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家庭、社会和个人属于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内涵,与天下为公等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必然的紧密联结,其层次丰富,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和心怀天下。家国情怀的现代价值意义非凡,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家国情怀就像一股永不枯竭的精神涌流,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升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怀大我”及“胸怀世界”等情怀。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将家国情怀作为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者引导和培养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究的人文追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开展一系列意识和情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家国情怀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在持续关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将国家强盛、民族进步作为基础服务使命,为强化全民意识、增加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充分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实施教学所需要的直接条件。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教学资源,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维度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出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产生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高中历史教材提炼家国情怀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轻松完成家国教育情感目标,同时还能高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锻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民族精神,这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对欠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能过度理论倾向,过度的理论倾向、缺乏教育资源支撑将会造成渗透过程苍白无力。

2.2 科学统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目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仍然处于对全部教学过程和教学品质的主导位置上,教育工作者必须科学统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目标,借助生活教育素材取延伸教材的教学内容,赋予高中历史教学时代性特征,让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况、国家大政方针等产生进一步了解,将家国情怀素养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标准,将家国情怀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进行合理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2.3 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素养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科学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属性决定其很多教学内容均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编撰,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能够产生正能量的导向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潜移默化的历史对比方式促使学生意识到家国情怀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家国情怀。教育工作者除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祭扫烈日陵园等,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历史书籍,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提升家国情怀。

2.4 通过科学转变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科学转变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进行疑问设置,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点拨,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思考意识,理解国家经济社会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些生动而深刻的经典案例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材进行分析与讲解。例如,在高中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王朝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等基本知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出“古代中国王朝土地制度为何会产生变化”、“历代王朝为了巩固统治除了抑制土地吞并之外,同时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策”等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进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和当今国家土地改革原则、改革开放政策的对比,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借助视频和图片等教学素材贯彻落实家国情怀教育理念,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3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国家进步的强大动能。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契合新课改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优势,深刻意识到家国情怀教育渗透的必要性,立足家国情怀的内涵,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深挖相应课程资源,通过寻找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历史使命感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品质,帮助学生科学研判国情,产生民族自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教学为例[J]. 袁文策.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03)

[2]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 张小霞.  科技资讯. 2020(35)

[3]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J]. 王兆江.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06)

[4]高中历史教学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 吕秋菊.  华夏教师.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