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初中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之外,也要利用课余时间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作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了解他们的课堂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科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师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化,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量作业,尽可能减少作业压力。因此,分层作业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一、考虑教学对象,设计不同作业量
分层作业设计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在正式开展这项工作之前,要求物理教师根据日常教学表现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其中包含学生的物理基础水平、物理的喜爱程度、物理理解能力以及物理学习态度等,围绕学生的兴趣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使分层作业发挥最大化作用,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1]。通常情况下,作业设计一般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基础扎实的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以及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所以当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时,着重观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变化和态度,结合教材进行科学设计,争取让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促使其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
作业完成时长也是初中物理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的考虑重点因素,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一般花费的时间不长,如果教师对完成质量和难度有所调整,最多耗时25min;对于物理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具有物理基础,但缺少较强的物理探索欲望,只能通过教师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缺少物理素养,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深入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这类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统一设计内容涉及诸多、延伸性较强的趣味作业,但这种作业量会比较大,需要耗时30min;对于物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不仅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物理作业,还会不理解高难度作业习题,面对这类教师往往通过知识巩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为其打好扎实的物理基础。与此同时,作业量也要适当控制,否则便会让这些学生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对物理产生厌烦。所以在作业训练中时间尽可能控制在15——25min即可。除此之外,要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合理分组,每组成员都要科学分配,其中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主,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个作业项目,并且在合作学习中也会产生竞争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科潜能,给予充足的学习动力[2]。
二、创新作业形式,丰富教学的内容
初中物理教材是以物理基础扎实的学生作为重点进行延伸拓展。在仅有知识基础上促进分层作业设计合理,但后续完成难度较大,给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带来极大挑战。在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学科不断改革,教学形式也有了很大创新举动,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作业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作业的层次性和有效性,让作业设计更加精准明确,深入学生内心。
以“电功率”为例,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表现,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物理练习题,但中心要点一致,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其一:“在220v的电压下,灯泡正常工作20min消耗电功240千焦,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中,灯泡的电流和电功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听起来十分简单,题目中给到的解题信息众多,主要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目的是帮助这类学生打好扎实的物理基础,提高理解能力。其二:“在家用电压下,某电器工作半小时后消耗300千焦能量,请学生根据以往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对电气相关物理元素进行计算,并得出准确答案。”这个问题不单单要检验学生的电路计算掌握程度,还要求学生将所涉及的电相关知识统一阐述,充分体现出问题难度大特点,适合物理基础扎实的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认真完成物理作业,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给学生增添丰富的学习体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三、培养自主能力,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是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自己作业,所以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时,应给学生提供自由、充足的学习时间。但这里并不代表学生自主完成,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与同伴或老师沟通交流,经过反复验证得出最终结论,只要不告诉同伴答案即可。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发现,如果只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作业设计要求,并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理想的效用,反而体现出形式化,对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带来极大不利。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设计作业过程中必须重点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确保作业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作业,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协助。
以“多彩的光”为例,教师设计作业过程中不能仅仅集中在课堂,而应从生活角度思考,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光的变化。针对抽象概括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尽管喜爱观察周边事物,对这类学生提出问题,比如“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到光学知识?有什么效果吗?”教师与学生共同站在生活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观察、认真思考探索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提升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对日后深度学习给予保障。针对学习不灵活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适当增添实践性作业,比如依照课本所接触到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制作望远镜;让学生从生活角度收集有关素材,为凸透镜成像实验自主探索做好充足准备。这样一来,分层设计作业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真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对提高他们的物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
总结:
作为一种新型作业设计方法,分层作业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发挥很大作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采用分层作业设计时,应主要围绕学生兴趣,结合他们的学习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作业内容,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鼓励他们尽快完成作业,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要给学生给予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提供很大帮助,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季余兵. 因材施教 精准分层——“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 (35): 86-88.
[2]杨桂贵. 初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J]. 中国标准化, 2022, (20): 226-228.
[3]马龙. 立足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差异——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探索 [J]. 求学, 2021, (44): 43-44.
[4]张亚刚. 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作业分层布置设计与评价 [J]. 新课程, 2021, (33):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