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在复合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学生活动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敬业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高职学生第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养培养中发挥着引导、熏陶、浸染的重要作用。2016年12月团中央颁布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各高校强化学生活动规范化、课程化建设。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均应用教学管理系统,但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系统普及率不高,特别是北方高职院校,仅有少数几所使用学生管理系统,目前缺乏完备的支持高职学生活动的信息化系统。本文主要想从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和学生活动相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同时还具有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认同感,但是,却不具备完整的现代主体意识。要培养现代主体意识,需要学生心智的理性和成熟和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两方面的条件。
1.大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经验的不成熟使自我意识的发展走向反面,即自我意识发展过度,表现出主体意识消极淡化:自我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淡薄等。[1]
2.外部环境的制约。目前国内高校中的学生活动大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可选择的机会较少,因而也较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之学生缺乏较高的自律能力,因此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是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活动缺乏针对性。
高校学生活动是一个能够让在校学生锻炼自我的一个平台,所以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展一些学生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教育影响。由于学生活动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所以,在活动计划和开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举办的活动也可能没有针对性。因此,为了能够让开展学生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意义,在做学生活动管理工作的时候,就必须直面问题。[2]
(三) 学生能力培养难量化。
传统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能够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起所需的理论知识储备,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教学内容普遍精深枯燥、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等问题。而组织学生活动可以形式多样,而且还强调互动交流和发挥创造,相对于第一课堂,在学生能里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相比较第一课堂的效果而言,能力培养的结果不能用考试等评价方式去量化,有时很难知道学生是否在这个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某项能力。
二、信息化时代,关于学生活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传统学生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
传统的学生活动模式主要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管理,没有互联网的帮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了解,很难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方面的兴趣爱好。传统活动模式体现了一定的规律化和秩序化,是以学生工作管理者为中心的结构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学生活动信息化的平台建设,开发学生手机端参与活动方式,大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将学生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平时就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活动开展形式线上与线下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升学管人员大数据意识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学工管理者、辅导员等各类人员,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目前都是以课堂教育、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在校的纪律为主,来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状态。教育工作者自身信息化水平有限,对大数据的认识缺乏,不能正确使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数据挖掘能力有限,对现代教育管理的认识较为片面。许多因素导致学生工作管理者能够掌握学生的数据,但是不能直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用和实践。通过例如“易班”等这样的学生活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参与活动的数据,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成绩数据,建立大数据意识,主动使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以使活动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改善高校应用系统繁多,管理不统一问题。
学生管理主要包括教务管理、学工管理、团委管理以及招生就业管理等,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每个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常常出现系统各自使用和管理各自的,导致学生数据不流通,并且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建立标准,仅根据各自部门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使得信息化成为摆设,学生数据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学生活动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打通学工服务与教学服务的数据通道,实现学生数据共享、学生成绩共享。学生第一课堂成绩单和第二课堂能力评价指标的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雷达图,从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反应出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未来的能力培养无疑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建议建立或完善学生活动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样做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相对准确的对学生综合能力指标进行统计评估。这种用于记录高职学生活动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学生活动过程的在线管控,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支持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上传和管理、课件导出和管理,可以自定义课程、知识库、案例的分类等,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灵活地组织活动开展和组织活动考核,支持手机移动端参与活动,打破活动开展地点与时间的限制,真正地做到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栋 刘艳芳.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2]陈 岩.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