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

许玉玲

​河北省定州市开元学校,073000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结合教学实例具体分析如何高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 初中教学;小组合作;有效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学习决定成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学生在进行知识探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控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小组合作模式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辅助者,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合作交流,既能够不断完善彼此的学习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头脑风暴,不断优化学习方式和技巧,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水涨船高”,教学成绩将会有明显提升。此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隔阂感,将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合理的分组

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做一些关于小组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给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规模、成员的分工、小组的制度等方面。在进行分组之前,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分组时合理地搭配各小组成员,尽可能做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规模上要保持每个小组人数在6人,人员要相对稳定。每个小组能够结合团队的力量分享知识,不过每个小组管理起来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选拔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制度管理以及小组整合。

(二)培训小组长至关重要

小组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他是助手、代言人、一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因此培养小组长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监督作用。

小组长应该是学习热情高涨的,能够敏锐捕捉信息并能及时做出反应的、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他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但必须是由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学生中间有较好的威信的同学担当。

小组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小组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讨论与上课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题。必要时要阻止小组成员的不规范的动作和语言。及时向老师反馈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在组内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

老师要通过相应的时间与小组长进行相互交流,鼓励小组长做好自己的同时能带动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学习。交流活动随时进行,遇到实际问题一定要及时商讨解决。小组长,应该树立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向上的观念,

(三)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如果不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容易形成“放羊式”的课堂状况。所以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小组讨论,适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合作学习要及时监控和评估。

教师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绝不能袖手旁观,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绝非教师的“休息”时间。在教学内容的引导之外,教师也应重视对合作学习形式的引导。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认同合作的价值,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合作的群体关系。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

(四)锻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对他人发言随意打断,或出现较为激烈的争吵,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技能高效锻炼和培养,以便顺利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其中,独立思考是合作技能的重要组成,如果学生不能够深入思考,就难以将个人独特见解、观点等提出来,无法深度参与到讨论、探究当中,影响到自身历史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合理控制问题提出与合作学习之间的间隔,将充足的思考时间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独立思考与探究。班级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初步形成后,教师方可以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否则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必然性”作为探究问题。首先,引导学生依据章节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形成初步的看法和见解。之后,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每一个成员都将个人意见表达出来,其他成员仔细倾听。通过本种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得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得到改善。

三、设置评价环节,重视合作成果的反馈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部的评价和看法非常重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重视课后评价。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小组成员在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率进行积分奖励。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课后聊天、评语等基本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评价应避免单一化,要以鼓励、肯定为主,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和课后表现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小组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如在课后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小组,教师可以为最佳小组颁发奖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初中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有效激发,为教学带来新活力,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杰. 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2020(1):183.

[2] 李兵强.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97):142-143.

[3] 黄丽.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