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大融合

贾金梅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第一小学,陕西榆林,7185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把信息技术引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去。本文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及实际应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2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会使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板书教学转变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学,以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思维发生变化,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能够拓展课外课堂。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展现出来.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拓展课外课堂,用于补充、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范围.

(三)能够协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堂课都有若干难点,需要小学生细细琢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有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突破难点,其他学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导致学习效率偏低.对此,教师若能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钻研问题难点、厘清思维逻辑,让其更清楚地思考问题,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问题难点,提升学习效率.

(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一味地采用板书教学方式,则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不利于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若能改良教学用具,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数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画面感,让小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更为完整地展现课程内容,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能搜集到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充分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为了让教学实现创新,教师需要接受新鲜元素,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教材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1].然而,随着现实的需求不断扩大,仅仅通过教材来开展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面临的学业负担也比以前大了很多,考试的变化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也从基础知识转移到了应用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有效渠道.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的整合.首先,教师可以在一些提供课程资源的网站上进行搜索,整理教案,优化自身的课程设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共享成为现实,这有利于教师通过更多渠道汲取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本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让学生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小学生比较爱玩,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督促,那么他们很容易浪费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最后,当学生不在学校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共享,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向他们分享数学小知识、小智慧,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例子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达到丰富教学资源的目标.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构建情境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强化他们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关于圆锥、圆柱的知识时,教师往往采用手工制作的教学工具来演示教学知识,但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也很难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呈现圆锥和圆柱的形状,并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将两个物体重合在一起,除了重合之外,其他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向他们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才会比较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圆锥和圆柱是怎样组合的,并通过动画来确定两个图形的体积。在学习了数学运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答教师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可以直观地展示某些数学逻辑关系,能够通过图示信息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混淆不清,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这会对后续概念的应用造成影响[2].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符合逻辑关系的图示,引导小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为教学提供帮助.例如,在“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课中,许多小学生会对集合的概念不太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韦恩图,结合例题信息进行说明.如针对例题:有若干名同学分别参加乒乓球、篮球、跳绳三项体育比赛活动,其中某些同学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需要统计所有同学参与的项目.这就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韦恩图表示三项体育比赛活动,再在相互重合的地方,将同时参加多项运动的学生姓名写进去,然后讲述集合的概念.又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有些学生会觉得“倍”的概念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数量比对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屏幕中出现6颗大白菜和3颗小白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白菜的数量,再用减法算出相差的数量,之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用“倍”的思想表示出两种白菜的数量关系,促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完整地展现出来。而且,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抽象知识做出形象的理解,这对于降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难度,以及提升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将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全面普及和应用也有一定的支持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良德.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6):158-160.

[2] 李春燕.解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