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断完善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为基础,更要以历史的发展为基础,使历史研究更有效、更人文、更历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
1.将德育引入具有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培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 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自我理解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和教学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家国情怀、社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现状
高中历史概念早已提出,但整体教育效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目前,学习过程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2.1历史基础薄弱,缺乏时空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科学、时间、地点、社会环境等要素是历史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历史,必须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意识,掌握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技能,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观察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然而,由于时间、地点等琐碎信息和大量信息,学生在记忆中会记住一些问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忽视这些知识点,导致时空概念的缺乏。
2.2缺乏完善的历史教育和德育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比较明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主要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显然忽视了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对德育教学目标的评价评价比较抽象、笼统,不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 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育中提高对德育的评价。
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针对上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教师必须提高专业水平,多角度开展教育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寻找提高学生基础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3.1优化历史课堂模式,加强德育力度
一切学习都有道德价值和情感,学生在课堂上要配合老师的计划,加强德育教育,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目标。历史虽然是一门文化课,但在历史课中引入德育,可以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捍卫优质教育,新时代课堂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教师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跟上教学变化。只有将历史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历史学习带来的好处。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呈现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例如"南京大屠杀、红军万里长征"等历史事件,都是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宝贵教学课题,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真实的历史事实,随着学生对这些真实事件的熟悉,让学生感受到背后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纵横对比梳理历史,形成时空观念
创造时空概念对于学习历史非常重要。客观地说,历史书包含了很多关于时间和地点的信息。要明确区分并记住这些琐碎的知识并不容易。如果你通过事件顺序来教他们,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可能收效甚微。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使用更有效的方法,利用创造表格、地图等形式,横向和纵向地比较和对待历史事物,并在一个清晰完整的系统中记录详细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时间和空间观。例如,在旧希腊民主政治的框架内,教师现在可以引导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策。在建立这一制度之前,这一具有特色的民主政策的发展和成熟与长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这种状况有利于客观环境与人类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该体系建立后,希腊的民主政策不仅促进了希腊的持续繁荣和发展,而且对整个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大陆至今依然存在。从横向上看,在当时的欧洲乃至全世界,古希腊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是非常罕见的,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总的来说,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来看旧希腊的民主政策,学生们有助于了解各种重要历史事件的现有节点,以便在头脑中包含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并充分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3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在新教改下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利用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历史,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当然,在引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情境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重新考虑自己作为教师的地位,要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发展,为学习者提供引导式教学。当学生面临学习挑战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可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教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首先创造一个语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古老传说有很多,给学生讲解我国从部落聚落到国家的发展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历史书籍,写下他们面临的学习挑战,然后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沟通讨论,以便学生进一步自主研究和学习历史知识。教师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并使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制度的变化,才对今天政治文明的产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最终达到了深化故事教学的意义。
3.4创设渗进场景,表现德育依附性
教师要深入解读历史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其次,教师应利用历史课本和各种多媒体信息材料,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中的德育材料和塑造学习德育的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心灵的触动。例如,在研究中国第一个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像并提供学生进行学习。例如相传很久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派一人去控水但没有成功,大禹自告奋勇去治水,他用疏浚技术将洪水带入大海,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治水任务。大禹精诚治水的精神代代相传,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项目,它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有效策略。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育内容,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资源,从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中挖掘相关资料,在收集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成绩的同时,要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学习研究,审视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基础。这将有助于历史教育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拓展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甘圣业.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J]. 速读(上旬),2020(7):101.
[2] 刘立勤.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21(1):150-152.
[3] 赵玉英,郎文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解读[J]. 历史教学问题,2020(4):144-14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