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来讲,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语文学科地位和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形式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的,所有的课堂设计、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参考。针对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遵循三位一体标准,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教学目标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教学目标趋于形式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观念教育,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麻木,缺乏个性化感悟,思维的创造性也不能被挖掘出来。针对教师课堂上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只是单纯为了体现新型教学形式,没有重视问题的启发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深层次交流。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权
高中语文课堂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权是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在课堂上只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走,没有多余的思考时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学习中,学习没有独立性,如同举着拐杖学习,只能完成老师设定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占用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每一步都给学生规划好,虽然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不理想。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新教学理念
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也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未对教材当中的内容引起重视。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更新语文教学理念,利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着重培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而培养探究能力,并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思维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要进行基础知识覆盖、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还要理论联系实践。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教学内容,把握课堂重难点,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学生在这节课中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实现怎样的技能,获得怎样的观念指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学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致,设计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完成小组任务。
(三)整合教学资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未采用教学技巧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新高考语文科目中出现了一部分实践运用题,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情境进行实践操作后回答。为了迎合新高考的改革,教师应当整合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和语文知识达成一定的情感共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再别康桥》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分析。比如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别离意象,在很早之前,古人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针对教材提出疑问时,抓住机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创设高中语文课堂探究的浓厚气氛,学生也能了解到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促使学生更加上进学习
(四)联系现实生活引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项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引发学生想象,充分领会课文中描绘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在高中语文的诗词部分,教师可以一边讲解课文,一边刺激学生产生联想,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刻画出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感受。
(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改理念下,自主学习是当前高中教学中被倡导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高中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基础教学之外,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阶段的很多语文课文都涵盖了大量的审美要素,比如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诗歌,就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课文当作一个艺术作品,反复体会作品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从源头入手,剖析作者思想感情产生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总结: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于教师综合性素养和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升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117-118.
[2]陈燕芳.谈如何实现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样态[J].课外语文,2020(06):95-96.
[3]梁小曲.浅谈新课程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J].新课程,202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