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深化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物理的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物理教师通过引入思政元素,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学与社会方面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我国,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想提高高校物理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从加强高校物理老师的课程思想教育方面着手,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综合质量。
1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1]。
2大学物理学科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定位
“立德”是教育的基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立德树人基本使命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对于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但当下存在的碎片化严重,收集难度大,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不足,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部分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对思政元素的了解不够全面,他们在规划课程时,缺乏将思想政治教学有机融入课堂中的观念,也无法找到合理的切入点,使得“大学物理”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得不到充分挖掘,因此难以将思政教育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无法吸引学生,思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全局化、一体化地收集、整合课程思政资源,构建结构化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模式势在必行[2]。
3 如何将物理学的科学知识与思政教育的人文精神相结合
3.1讲述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展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从伽利略的自由落地运动研究,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重大的物理发现都是人类思想的一次飞跃。这些科学家们不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更具备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传统的勇气。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去探索未知,去超越自我。
3.2回顾物理学家的精神
物理学家的精神和事迹不仅是科学进步的见证,更是科学精神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回顾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他们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就比如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一生致力于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提出了相对论这一颠覆性的理论。然而他的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具体实验的验证得出的。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正是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倡导的精神。
回顾物理学家的精神及其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3.3揭示物理学规律中所包含的自然哲学
物理学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电磁相互作用等规律都体现了这一点。
物理学规律还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电磁场理论等都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而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
在揭示物理学规律中的自然哲学的过程中,大学物理讲师可以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让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3.4讲述我国在各大领域的科研成果
在量子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成功研发了量子通信卫星,实现了跨越千里的安全通信,为信息传输的安全和群众隐私的保护提供了保障。同时,我国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为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材料物理领域,我国同样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成功研发了多种新型材料,如“石墨烯”纳米新材料,其见证了一个新材料从发现、研究、发展到应用的整个历程,也代表了材料物理学科学习的四大领域: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结构与特性、材料性能与应用。这类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天体物理领域,我国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建成了太阳磁场望远镜,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高质量太阳磁场的一系列观测材料。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通过讲述我国取得的科技方面的成果,旨在激励学生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科技自信,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课堂实施方案
4 结语
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能够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莹. 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消费心理学》课程为例 [J]. 才智, 2019, (28): 9.
[2] 胡新华,张振华,俞冬丽等. 基于HPS教育的职业教育本科“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3 (06): 10-15.
[3] 赵俊,严刚,田友伟. 大学物理及实验的课程思政探索——以静电场部分为例 [J]. 大学物理实验, 2022, 35 (06): 137-142. DOI:10.14139/j.cnki.cn22-1228.2022.0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