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邱嫒嫒

来宾市第八中学,546100

摘要: 历史学是一种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事件和活动,它包括许多领域和产业的资料,同时也包括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历史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时期的繁荣和没落,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态也会有所改变,但其核心素养并没有改变。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学生需求
DOI:10.12721/ccn.2022.1577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他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学习经验,从而使他们的历史观念发生变化。它所包含的时空概念和史实,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因此,历史价值与学生个体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深入,而且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正面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首先,现代高中的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它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民族、民族的历史,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尽管汉人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单一的,其他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也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文化的发展还是政治经济的发展,都与人、事的关系密切相关,都是一种多元的关系。但是,在过去的高中历史课上,一些高中和历史老师忽略了历史的多样性,只讲了一些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一些学校和老师对历史教科书的过分倚重,仅仅对课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教材虽占主导地位,但其内容有限,不能全面涵盖所有方面,若仅依其所教,极易造成学生仅凭表面之学,而不能深入对历史的认识与诠释。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历史知识主要是死记硬背,而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考试成绩,而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由于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师资队伍素养偏低

高中历史教育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历史教师的全面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教育,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拓宽他们的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很广,包括历史知识、史料研究、思想价值观等,所以历史教师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有职业素养,有道德修养,有文化素养。但是,许多历史教师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强,有些教师的历史知识比较丰富,但是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能力却比较弱;一些历史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却很薄弱;一些历史老师的职业操守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问题对其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三)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从历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去分析、思考和评价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当前一些高中和老师对历史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强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也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而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历史事件。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高中和老师都存在着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后。例如,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时,存在着老师给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和答题内容,而学生仅仅是照搬、照搬老师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历史核心素养的缺乏。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规划教学目标

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可以将其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短期目标可以是一次或一星期的历史课程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它包含了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而长远目标可以是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年内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学评价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状况,二是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一,教师的评价应该包含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上的实际效果往往与老师的预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探索出相应的对策。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转变仅凭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首先,仅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历史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教育应该采取更加综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材中融入的历史知识或其他相关信息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全面、准确的历史资料,才能保证史学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不能过分追求兴趣、娱乐,而盲目地利用自己的或编造的历史故事。教师要确保历史知识中所包含的各个地域、民族风俗文化的真实性,并通过强化感受性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与共性,打破地域、民族、时间的局限。

其次,高中历史教育不仅要充实教学内容,而且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了解到历史与文化的联系,真正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发掘出各国、各民族的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深入分析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将一个重要的因素和几个次要的间接性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扩展。

最后,学校和老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有关历史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种类、数量、种类都非常丰富,学生可以从这些资料高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有关材料或书籍介绍给学生,并将其归类、比较,以突出的对比和相似性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史料实证的枯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

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创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环境,以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云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1]高考.2019/191122.

[2]谢爾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6):115-116. .

[3]李莉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与实践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6)160-163.

[4]李文志.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8(12);243.

[5]梁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新课程(下),201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