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教学创新的基础
充足的教学准备是开展有效教学、进行教学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只有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做到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面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全面且科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师应对新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身从课堂主宰角色中解放出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等,真正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紧紧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三个维度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保证学生经过有效学习而获得能力、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其次,对教材应用进行创新。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必须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物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而挖掘和开发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如此,才算真正实现了物理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另外,在对物理教材进行创新时,还应立足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大量的生活素材,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创新和完善。最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直接影响着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度[1]。可以说,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主导、定向和监控的价值,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有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和优化。
二、激趣导入,激活课堂讨论意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学科教学,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即是教学的开端。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在导入环节融入趣味化的元素,进而激活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的意识。以此为基点,教师可以选取与物理教学内容相关且兼具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构建独具特色的导入模式,以形象化、生动化的形式展示导入内容,鼓励学生在此阶段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此,学生既了解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展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欲望。从课堂讨论法的应用规则入手,教师设计激趣化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案,选取的导入内容以及制订的导入计划要与正式课堂中的内容有较强的相关性,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更不能与课堂教学的主线脱节。只有这样,学生在导入阶段讨论的内容才能链接到正式课堂,他们学习的效果才能得以加强。同时,除贴近教学内容之外,也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出发,引进与其生活或者社会中的热点新闻相关的趣味话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产生参与讨论的意识和兴趣。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在趣味化和真实性的课堂导入模式中接受教师的有效引导,自身的主观意愿得以尊重和满足,进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并经由课堂讨论精准地嵌入课堂教学的主题,促进了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改进实验教学,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可将物理知识还原于生活中,并将物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完善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促进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面对初中物理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并对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首先,优化物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主要是借助实验演示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讲授出来或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在探究中强化物理知识学习效果。基于传统物理演示实验的现状,教师应结合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物理演示实验更加生动有趣,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质量。其次,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如此,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切实掌握了物理知识,并在实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满足了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2]。最后,实施开放性物理实验。物理核心素养下,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改进或者自行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并对其进行验证;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实验学习之余自主完成家庭小实验,包括:制作土电话、设计小孔照相机等,使得学生在课外物理实验中真正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素养,契合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改革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因材施教
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物联网地融入保证了整个课堂的多样化和丰富化,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物理教师在对各种软件以及先进教学资源应用的过程中,不单单是使知识点由静态转化到动态,还需要通过各种内容形式的结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课堂模式,并以其为载体调动学生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具体的知识全面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简单的知识生活化,加深学生理解。当然,这样的过程必须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综合考量其接纳能力和学习特点,完成知识接纳需要循序渐进,通过各种生活化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分组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保证学生在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加深理解,自觉串联相关知识[7],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物理思维、提升核心素养。以《升华和凝华》为例,整个教学主旋律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合作小组的构建为各小组分配任务,同时在层层引导中完成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列举生活当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画面介绍以及实验的融合,在多媒体等资源的辅助之下加深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在了解其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二者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丰富想象;通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课程导入完成问题的逐个击破,层层落实;通过讨论式生活化地融入确保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增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能够实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高效课堂、兴趣课堂、创新课堂的打造,能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创新、模式的改革以及内容的融合等多手段,对当今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现状进行优化升级,可大大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陈美陆.三维四环:让深度学习在物理单元教学中发生[J].中学物理,2021,39(12):13-16.
[2]李进,汤金波,肖永琴.再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物理教学最优途径[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