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研究

徐斌

成都汇智达仪器有限公司,610045

摘要: 社会发展背景下,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这也使得设备在维修方面的成本不断提升,要想降低成本投入,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本文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引进机械设备。但由于经常处在恶劣环境中,使得机械设备经常出现各种故障,这无形之中增加了设备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一)预知性维修

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时,应该高度推广预知性维修工作的重要性[1]。所谓预知性维修,就是以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合理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以最少的成本和能耗让设备保持稳定运行的状态。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预知性维修可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设备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也可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督,出现问题时会自动报警并进行故障检测。该方式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零部件情况进行周期性检查,一旦发现故障或潜在故障立即进行处理,以此保障设备时刻处在稳定运行的状态。使用该方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尽可能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所在;第二,明确设备检查的具体内容并制定好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依据;第三,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的检查情况以及维修情况进行及时记录,指导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故障维修

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并且设备已经无法正常运行时,需要工作人员及时的对故障进行维修,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故障维修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规范流程进行:首先需要检查设备的故障所在,之后依据专业方法对设备进行维修,切忌按照主观经验进行维修。但这种维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而且发生故障时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机械设备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加强对设备管理的制度设定,为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2]。这就要求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综合分析工业生产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据此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全面。同时,应明确指出细节处的管理方式,要求后续的管理工作必须按照该机制进行,以此保障机械设备管理的全面性与细节性。

其次,在制定上述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明确机械运行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管理要点,尤其需要注意不同工序衔接时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具体的管理内容,使机械设备的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

最后,为了保障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应明确规定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工作。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此达到减少生产过程中混乱现象的目的,也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机械设备各个时期的管理

为了保障机械设备始终处在稳定的状态,需要落实机械设备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在设备使用之前,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主要查看是否存在破损、老旧的零部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及时采取专业手段进行处理。同时需要落实检测设备运行的试验,直到确定设备各方面都准确无误后再将其投入到具体的工业生产中,以此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为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在设备使用时,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全程跟踪,要求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发现设备的正常运行出现噪音、发热等问题,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停掉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切实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处理,直到设备恢复正常后再让其运行。

在设备使用后,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再次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设备的线路和相关零部件的磨损、老化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替换,并将设备运输至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存放,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为下次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三)提升机械设备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是保障生产质量的关键,也是机械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切实提升设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邀请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研究成果的高校教授或专业人员到企业内部以讲座的形式向工作人员讲解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到高校或其他优秀企业进行学习。同时,为了检查学习成果需要设立考核制度,尽可能以实践考核的形式为主,及时奖励成绩优异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企业应放眼于未来,面向高校和社会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以综合素养为主要考核依据,综合选出综合素养高、专业技术好的人才进行应聘。同时,企业需要做好新老员工的交接工作,充分发挥老员工经验丰富和新员工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实现二者的有机互补,在整体层面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

(四)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技术

在落实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提升工作人员素养的基础上,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技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企业放眼于时代最前沿,充分了解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引进其中最合适的部分。同时,需要加强相关管理知识的学习力度,尽可能深层次的发掘其中的精髓,避免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水平选出最佳的管理模式,形成企业独有的个性化机械设备管理。

另外,企业也需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创造能力,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在确保工作人员已经掌握目前技术的基础上,号召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在机械设备管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此激发其他工作人员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应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以在机械设备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最终目标,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尝试开发先进的管理技术,进一步对我国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时刻保持设备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出设备的价值,让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双宁.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0):162-163.

[2] 张慧.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探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