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电子商务人才的工作带来了压力。作为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输出地,高校在教学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具有个性化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下,各项数据呈海量趋势,数据类型繁多,且产生速度、传播速度快,不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还具有较高的价值。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数据成为其发展中的最佳优势和商业价值资源,是提高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发展趋势:第一,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更加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对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利用大数据的整理归类功能,对产品信息进行细化和分类,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检索服务。第三,利用大数据的云存储和追踪等功能,不仅能够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还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有利于用户满意度的提升。第四,大数据时代为电子商务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国际化市场的开发。
二、大数据时代下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鉴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各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前瞻能力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只有构建更加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各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一,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术,同时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维、供应链管理等具有较高的能力。第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规范,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爱岗敬业,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价值,进而实现自身和企业的双赢。第三,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对收集的所有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进而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将企业内外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发挥信息数据的最大效益。
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3.1.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其将互联网资源、计算机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知识等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从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欠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电子商务实训与实际业务脱节,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电子商务技巧。二是高校电子商务实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利用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3.2.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其定位主要包括技术型操作人才、商务型实务人才、战略性管理人才等。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上虽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其侧重点不同,对课程的设置也应有所不同。但是,从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来看,一些高校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所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多,也没有较强的特色,专业性不突出,不利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3.3.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动态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随时代发展,除了讲授课堂知识之外,还应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等能力,使学生专业技能始终与大数据时代发展相同步。在此过程中,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一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大数据时代发展特征缺乏正确的认知,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还有些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与实际脱节,使学生的实训脱离了经济发展实际。
3.4.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校学生的学习应以兴趣为中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高校电子商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也较为单调,无法突出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更是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5.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极为迅速,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的此种特征更为明显。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应对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以进一步扩充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以及其对新技术的感知力,使其能够将各项新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当中。而从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方面,还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四、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4.1.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实训体系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高校应强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应详细了解本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内容,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实训体系。同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模块进行细化,从而使不同模块之间的连贯性更强,更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高校可以将技能竞赛融入到电子商务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技能竞赛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就业导向”为主题,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的技能竞赛题目。同时,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技能竞赛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工序、管理互通、文化互补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企业技术优势以及专业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4.2.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
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其复杂,高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应结合本学校实际,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对于具有较强教学资源的高校,应在技术型操作人才、商务型实务人才培养基础上,向战略性管理人才发展。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本高校的培养特色,一是课程不仅要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层次,还要能够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课程的设置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以实践为重,从校内外全方位入手,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突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特色。三是课程的设置应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能力,都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从业和创新能力,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转岗和创业能力。
4.3.建立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
电子商务行业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灵活性。高校想要培养出具有超强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必不可少。首先,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最新技能、大数据技术应用、国际贸易英语、心理素质、实践教育等多项,同时采用“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根据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专业和实践能力更加牢固。其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刻关注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向,主动了解电子商务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再次,高校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以健全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进而提升电子商务课堂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4.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高校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教师也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对电子商务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实现多元化教学。首先,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利用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线上方式,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和实训,形成个性化精准教学模式,同时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课学习当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互联网上电子商务交易的公开数据、企业合作数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途径的采集和整合,以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应利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在实践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电子商务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创新。同时,让学生发散思维,将电子商务知识应用到农业、医疗、工业等各个领域当中,积极探索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及重难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4.5.更新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使其能够利用大数据工具,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一,在教学内容中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对大数据概念以及其核心流程等内容进行教学,并将其与电子商务专业相互融合,分析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一方面,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基础知识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将大数据思维贯穿在整个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第二,针对不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电子商务专业与大数据融合过程中,应重点突出相关内容。例如,针对网络营销、国际商务等专业岗位的学生,要强调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而针对商务数据分析等专业岗位的学生,则强调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针对性地更新和优化电子商务课程内容。
五、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各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提供优势,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有效进行解决,以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模式更加与时俱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明红,杨振华,赵中宝,陈悦.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成才之路,2021,(15):12-13.
[2]王媛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放式实训与就业能力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3):151-152.
[3]田仁贵.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河北农机,2020,(07):91-92.
[4]蒋博.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0,(02):30-31.
[5]陈仕云. 大数据时代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讨[J]. 电子商务,2019,(01):85-86.
[6]刘瑞.大数据时代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的研究[J].今日财富,2019(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