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要进行探索与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开发形式多样的历史实践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锻炼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使历史课堂不再单调且充满知识气息。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在一些历史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的性质,只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对历史学习过程的把控不足,缺乏历史课堂评价,限制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历史习题,实践活动设计少之又少,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明显,使得历史课堂陷入僵局。同时,还有一些历史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关心较少,缺乏情感教育和师生互动,没有在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降低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过于依赖经验
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开展。如果教师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缺乏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钻研和探索,就会导致教学出现偏差。比如,教师以提高升学率、提升历史单科分数的教学经验来指导教学,这就忽视了新课标中对学业能力水平划分的要求。教师如果以这样的教学经验来设置课堂教学任务,在应对新高考时就会力不从心,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文科班与理科班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布置上存在差异,这是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
(三)评价环节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既有鉴别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又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业评价、学生评价,评价内容不具体,大多流于简单化的问答形式,既没有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又没有凸显评价之于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设置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设置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关联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课堂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着教与学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理解。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课标内容,深入挖掘课标内涵。
(二)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任务,或者创设情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利用史料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喜爱的文化流派自行分组开展讨论。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授课、学生记忆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完成了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利用分组教学模式,代表不同文化流派的学生相互交流,知识共享,不仅对于自身代表的文学流派记忆深刻,还能够通过学习探索,利用史料了解其他文学流派。或者,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及相关问题,并利用史料去解决和完成这些问题和任务,如: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巴黎和会的最大受益者为什么是法国和英国?这些问题的提出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一方面更够加深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及实践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核心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挖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内涵,从而强化核心理论,有效引导学生学习。通常情况下,历史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生没有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与教师的交流较少,即使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举手提问,历史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历史教师要积极尝试问题情境教学法,将历史教学的重点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受益,所以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并且是环环相扣的,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四)结合历史人物精神,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有效培养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了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内容,并且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家国情怀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具体来说,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一章节中都涉及许多历史人物,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榜样模仿的方式,通过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层次解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及爱国主义精神。经过长期反复的学习和探究,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洗礼和升华,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总结: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对传统单一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情,推进历史课程体系改革,牢牢把握新课改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强化历史观念并促进人文情怀培养。
参考文献:
[1]安小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2):32-35.
[2]李月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刍议[J].中学课程资源,2022,19(02):58-60.
[3]杨源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2(04):70-7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