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对自身电网技术进行了充分的优化,不断地完善了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对智能电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电力资源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高效性,有关人员要加强电力资源的供应,保障电力资源的正常使用。在具体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输变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效果。
1智能配电网的特性
步入新时代以来,电力传输技术与电网调节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老旧的传统配电系统被智能化调节技术所淘汰,我国多数供电企业在实践中合理运用技术资源搭建智能配电网,重构输电系统,利用计算机监控不同地区在各个时段内的用电量,分析潜在电力需求,掌握最新的电力传输信息,构建配套的自动化高速通信网络,达成智能化配电、有序用电的发展目标,发掘潜在的供电能力发展空间,提升能源分配方案的合理性。现代化智能配电系统中安装有远程遥感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元件,可自主做出决策并分析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发布指令,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智能配电,快速整理并汇总系统信息,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零部件与耗能过大的机组。供电企业可在智能化配电网中安装分布式供电设备,为城市不同地区提供局部化的电力供应,进一步分散潜在的供电中断、设备故障风险,提升电网自身的稳定性,减轻部分供电企业的电力生产负担。智能配电网络的技术水平较高,是配电系统中各种新电气技术应用的总和,智能化配电网络可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供应能力提出的高要求,解决配电系统电力转运困难、能量耗损比率高的问题,为市区内部分用电需求较大的企业、个人提供充足电力供应,让电能在传输网络中快速流动,实现电力的双向快速流动。
2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策略
2.1注重配电基础设施规划和智能化规划的有效衔接
要想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在进行配电网规划工作时,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必须要对城市中心区、发展区、乡镇以及农村的实际用电需求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不同经济社会中用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2)配电网的改进和发展规划还要和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城市在一定阶段的发展计划对配电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的改进,确保配电网在适度超前的同时,也不能不切合实际,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此外,配电网的优化还要对网架结构、分布式电源等优化配置以及含分布式电源小区的负荷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在配电网电源优化、网络优化、信息系统规划、能源配置等方面选择科学的模型和算法,确保配电网各环节工作的科学化展开,提升智能化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3)配电基础设施规划更要和智能化规划联系起来,配电基础设施不仅仅包括配电网络,配电网中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智能终端设备、通信网络等都是配电网规划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配电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配电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改造的紧密连接,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满足智能配电网需求的配电和通信于一体的架构,为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
2.2电网质量的优化
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要利用质量优化技术做好电能的评级工作,对供电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并了解供电的内容,采取相关的措施,积极地完善供电体系,保障供电质量,实现供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智能电网具体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地发挥出各项技术的性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相关人员需要分析和评价相关的电网技术,了解电网技术,在经济、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具体体现电网技术的作用,做好评估体系的完善工作,同时也需要及时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供电质量的优化,推动智能电网的综合发展。
2.3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在对智能化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融合应用的基础上,电能控制、传输和变换能力的提升,可使智能电网设备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目前来看,在智能电网当中,包括了传感器监控输电、配电和发电等工序,在对网络系统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可实现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进而对保护定值、功能进行远程修正与监控。总之,发挥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可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判断,使故障实现自我修正,并作出自动化干预,进一步使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2.4注重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性
在我国,虽然智能配电网已经经历了短时间的发展,但当前很多城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盲调”的问题,在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调度人员并不能实时看到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虽然针对配电网设置了电网负荷预测、网络重构、电压全局优化等系统功能,但仍然无法解决当前配电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的多数问题,获取的系统运行数据不完整,导致相关人员不能对配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导致现有自动化系统无法将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在配电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就一定要将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性推进重视起来,以“看得见,管得着,控得好”为基本原则,深化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遥测”范围,尽可能确保配电网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都能配备有开关的“遥控”,从而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有效解决配电智能系统大范围停电的问题。在确保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的同时,对于系统承认的供电重要用户以及对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区域,还应进一步展开高级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工作,配置电网负荷预测、配电网络重构、仿真模拟、广域电压调节等自动化工鞥,实现高级别的配电网智能化运行,尽可能达到配电网智能化运行“控得好”的效果。
2.5提升数据信息的精准度
对于智能电网,主要利用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为了使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经验价值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需提升数据信息的精度。在智能电网当中,参数测量技术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对智能电网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处理。并且,需确保数据支撑的完善,使继电保护系统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如故障定位、设备运行状况监测、重要部件温度确认以及停电确认等。此外,还需对不同周期的继电保护数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此使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质量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结束语
信息时代人民群众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供电企业管理者必须合理运用智能化配电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用户用电活动的安全性,拓展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状况、能够提升电力服务质量水平的自动化运作机制,在实践中严格遵循配电管控法规,把握电力设备的运作情况,总结电力系统改造经验,明确智能化配电网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斌,符方平.企业供电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47):5.
[2]关彤,纪冰冰.智能化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