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 “3+X”习惯培养的研究

阎茜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北京市,100101

摘要: 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明确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树立自信的人格,让艺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心中向往的乐园。制定音乐学科“3+X”习惯培养计划。1.“倾听”的习惯。2.“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3.“说完整话”的习惯。4.“拍击稳定节拍”的习惯。
关键词: 音乐学科;“3+X” 习惯培养;研究计划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明确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树立自信的人格,让艺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心中向往的乐园。

二、重点目标

(一)精心指导  提升艺术教育整体水平

随着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开展,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也越发得到了重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人体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音乐学科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音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指导老师一定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心,用心去培养、精心去指导,为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提高我校的声誉做出最大的努力。

(二)关注细节  制定音乐学科“3+X”习惯培养计划

1.“倾听”的习惯。

2.“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

3.“说完整话”的习惯。

4.“拍击稳定节拍”的习惯。

三、具体措施

(一)“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训练学生的音准的最有效的措施。音乐中的作品无论是欣赏的曲目,还是演唱的曲目,都离不开“倾听”。小学一年正是训练音准的关键期,“倾听”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1.在老师讲解示范时,请同学们安静的“倾听”。引导不要急于跟着说、跟着唱。“倾听”之后,稍微停顿2秒钟,仔细看老师的指挥动作,在老师指挥手势的带领下演唱。

2.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标准音”或“起始音”的习惯。用教师的手势提醒学生关注“标准音”或“起始音”,老师可以适当的把“起始音”唱的稍微长一点,以便学生准确的倾听。

(二)“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

“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鼓励、关注、期望下,大声的回答问题、大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1.音乐学科中的“大声回答问题”习惯,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大声而不大喊”。

2.提醒学生发言之前要先举手,老师要主动示范举手的高度和位置。

3.在学生大声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用“微笑目光、冲满期望”的注视回答问题的学生,引导其他同学也要用相同的态度关注发言的学生。

4.引导学生要微笑着“大声回答问题”。

5.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评价。可以是老师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请学生们来评价,还可以组织全体同学用掌声进行评价。

(三)“说完整话”的习惯。

“说完整话”的习惯是音乐学科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学生说完整,是以“倾听”习惯为前提的。

1.先复述问题,带着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老师要稍微放慢语速。

3.在创编活动中,用固定的句式,培养学生的即兴编创能力。

(四)“拍击稳定节拍”的习惯。

“拍击稳定节拍”的习惯,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最有效的手段。

1.“拍击稳定节拍”的第一个步骤,不是用手而是用脚。教师示范后脚跟不离开地面,用前脚掌做“踩“和”抬”的动作。

2.“拍击稳定节拍”的第二个步骤,要“倾听”老师给的指定速度,做匀速的做动作。

3.“拍击稳定节拍”的第三个步骤,手脚相互配合。

四、预期效果

在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通过“3+X”习惯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学生主观更努力了,教学实效性更强了。学生在原有音乐水平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反思收获

(一)歌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专家说过:“当分数站起来说话的时候,音乐就只能在沉默中无奈!”教室里和谐的歌唱声越来越少。

1.学生缺乏歌唱知识和技能。

2.追求形式不求实效的课堂。

3.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

(二)歌唱教学中对学生听唱写创技能训练方法的经验交流

1.一切都建立在学生对乐谱的准确识读基础上。

2.节奏训练中衡拍训练放在首位。

3.坚决不能大声喊唱。

4.教师声情并茂的进行范唱。

(三)歌唱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记忆力、观察力、表现力培养方法的经验交流

1.交替记忆法。把重要的知识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

2.比较记忆法。列表完成各乐段的音乐要素的梳理。

作者简介:

阎茜(1979.02-),女,满族,北京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研究、合唱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