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张银正

金堂县淮口中学校

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想让学生喜欢并学到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新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2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情报学常识和普通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征的课程,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在课堂上,若仍沿用“教-收”的传统方式,则不但让形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乏味,还会让学生觉得无聊,对课堂上的学习有很大的消极作用。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既没有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匮乏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够重视,而教师往往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课程。同时,由于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时,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使用计算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使用网络游戏,从而使其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缺乏实践技能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但因其未列入中考大纲,导致了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水平降低,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产生了“无用武之地”现象。同时,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忽视了实践,致使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较弱,致使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知识的主体,课堂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地学习动力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的因素。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个性不稳,易冲动,不易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在“输入一首英文诗”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许多英文诗词的材料,并配有中文的翻译和配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演示,同时还可以展示数个配有音视频资料的英文诗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将利用word文档进行打印的印刷有英文诗歌的文档,还有教师自己整理的诗歌文件,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大量资料,对于在word文档中输入英文诗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此外,在其他课程中,我们还会向学生提供很多资料。比如,在“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的教学中,教师举例说明,在建立一个工厂时,必须整合不同的零件,或把不同的雇员分成不同的工作类别,让学生能在接触文件以及文件夹的分类和整理同时,了解本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文件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所需的资料,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行分层教学,注重全体学生

学生不同地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个人的天赋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会有关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手段的选用与运用。实行分层教学,按困难程度设定教学内容及次序,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到教学之中,从而保证课堂上的真实性。比如,教师采用了分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从网上下载图片”的教学。教师仅仅是按照学生的能力对课程进行分层。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位置分别坐2-3个人,并运用实际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利用搜索在网络上搜索图片。然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并且给它起一个名字,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再把下载的图片放进去。不过在搜索图片和下载图片的时候,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第一次操作就能成功保存自己下载的文件,但是学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帮助进行下载,了解怎样将要下载的资料储存到所建立的文件夹里。教师灵活地使用分层教学法,保证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正确理解,并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注重知识运用,增强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学生经常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以加深对操作过程的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练习,又要在课后进行实际复习,以巩固知识和学习成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考察,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用于自己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复习等。比如,在网上搜集资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从在网上下载照片,则可以下载所需的资料,网络资源的容量对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及时、持续地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实施合作式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具实践性。教师要促进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学的内容不应仅限于书本,而应将视野扩展到所有有兴趣的事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沟通、互动。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高,教师可以创新进行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知识、技能的运用等方面的训练。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按照学生的建议来制订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 PPT竞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团队合作的共赢意识。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其职责,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研究中互相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程中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实教材,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加强自身的教学体验,使教学效果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侯佩佩.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46.

[2]徐泽琴.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电脑迷,2017(02):137.

[3]唐天池.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初中教学参考,2020(36):44-45

[4]方渝.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