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信息素质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在我国的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信息技术学的基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封闭性,使得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先进、更有效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学习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更有效、更全面地掌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益。
一、深度学习理念的概述
深度学习是高阶思维活动,相对于识记、应用等低阶思维活动,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思维活度,因而也可以将深度学习称为理解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由于教与学之间存在一致性的关系,要想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教育和引导。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教育引导,并非是让学生像机器一样进行人脑模仿活动,而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层进式和沉浸式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生,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在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充分探究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式的应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相较于普通的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更具综合性和趣味性,对初中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而多数初中生一开始都会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加大,再加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很多学生就会逐渐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促使学生对该课程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以“应用广泛的物联网”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从家电、交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在新课讲授完毕后,设计让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物联网温度报警器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通信方式和编程应用。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改进程序,对温度报警器的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成效。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因而多数初中生都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部分学生还有着较强的信息化素养,能够对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还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逐渐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更具调整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实现深度学习。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有较大难度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以“我是平面设计师”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讲解完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用法后,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给“校园会”设计宣传海报。这一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图像软件操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一定的挑战性。并且“校园会海报设计”这一学习任务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更易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另外,教师可以引入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当各小组完成设计任务后,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并分享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教师需要基于设计主题、技术水平、创意理念等方面,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肯定优势、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教学指导,引发深度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则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但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会采取说教式、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很少会主动对这些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习一直停留在浅层水平。因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创新教学指导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专业化指导,引发深思,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亲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制作三维立体纸膜”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则需要通过加强教学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先熟悉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对学生开展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二维三维的转化过程。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平面展开图的概念,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打印和粘贴物体的平面展开图,完成立体纸膜的制作。在这一教学指导下,通过让学生亲历由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转变的过程,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联系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几何观念,为学生的后续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和指导策略进行创新,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人员应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并加强对该理念的剖析,准确把握深度学习理念的要求和要点,通过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深度学习理念渗透各个教学环节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冬梅.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9):82+97.DOI:10.14004/j.
[2]张志伟.多媒体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运用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