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对策分析

刘明凯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第四中学,554400

摘要: 物理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师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有效联系起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能快速地掌握学生的疑惑,并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初中生处于好动的时期,这也是培养其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可以看出,物理课堂提问不再仅仅是物理知识的教学,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奥妙,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环节,并基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0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过于简单,不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教师也在国家的提倡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对教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依据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几个简单问题的提问,导致学生对物理提不起兴趣,也激发不了学生想要继续探究物理的欲望,最为严重的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就将正确的答案解说出来,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导致物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问题:“同学们所了解的长度和时间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能答出来,用作课堂导入来说,会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教师接着问:“大家都知道测量长度和时间要用什么测量仪器吗?”这样的问题虽然让学生了解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但未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探究欲望。

(二)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师生之间不能有效互动

新课改要求,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物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教学时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2]。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课堂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物理教师仍然是教学当中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交流较少,导致学生自主思维培养不足,物理教学质量下降。

(三)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无新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物理教学不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物理知识点融会贯通,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一起探索物理知识,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而在现实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新意,仅仅是为了将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信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内容画了光的反射示意图。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观看老师在黑板上面画的光路图,现在入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称为入射光,而从物体表面返回的光称为反射光,那同学们看,入射光线在界面的投射点称之为什么呢?”学生:“称之为入射点。”教师:“非常棒,那过入射点O与界面垂直的直线ON是什么呢?”学生:“法线。”教师:“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就叫作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就叫作反射角,同学们都了解了吗?”学生:“了解了。”通过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新意的,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物理兴趣,不利于学生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对策

(一)教师要树立端正的提问态度,养成良好提问习惯

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要注意自身的态度,教师不应单方面地传授知识点,而是要懂得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才能让物理课堂更顺畅。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物理知识的把握程度,端正提问态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5]。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通过改善问题提问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降低问题难度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学生能够快速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借助于问题思考的能力,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时内容。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汽化现象,同学们还记得吗?说说看。”学生:“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教师:“非常好,那现在重点问题要来了,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液化和汽化是相逆的物理过程,那么根据你所了解的汽化现象,请大家都来猜一猜液化的物理过程!”学生:“汽化是液态到气态,液化可能是气态到液态。”教师:“同学们,那大家再来猜一猜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液化现象呢?”学生:平时看到妈妈做饭烧水时,锅盖上面会有凝结的小水珠。”教师:“非常棒,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要学的液化现象,系统地了解一下吧。”学生:“好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学,教师端正了提问的态度,学生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也能够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生差异,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

班级里的学生水平都会有所差异,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兼顾,导致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物理兴趣也提升不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发展,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因此,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对于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串联电路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合理地将学生分组,提问不同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对一组同学提问:“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电阻可以改变吗?怎样改变呢?”通过对于难题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把握知识点。当然,设置这一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对另一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应该怎样将其连接于电路中呢?”借助于简单问题的设置,能够增强综合能力较弱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有效把握课本基础内容,为后续更为困难问题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提问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提升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提问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回答物理问题,有效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并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从生活现象中学习物理相关内容,激发其物理学习兴趣,调动物理学习积极性,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荣高.任务驱动用项目学习打造高效物理课堂——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例[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11):48-49.

[2]周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9(25):125-126.

[3]王迪波.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