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图书馆正处于网络信息数据的融合期,特别是面对深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更应当走出传统的运行模式,中小学图书馆是肩负学生知识供给库,其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时代学生的需求,为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职责,获得优质的资讯和新兴知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要革故鼎新,守正创新,转型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归根到底是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延伸方式,属于我国图书馆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产物、图书馆发展历程的新里程碑。任何一所现代图书馆不能海纳百川,甚至学校图书馆只是一个摆设,这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数字图书馆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拥有完善的图书期刊索引体系,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聘请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剔除对图书分类的工作、减轻有关重复订购以及馆藏位置不够、解决图书破损等矛盾。
(二)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的破损一直是现代图书馆头疼的问题,很多借阅者对书籍的不爱惜导致借还的书籍多多少少有些破损,这是纸质书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在中小学现代图书馆,学生没有形成“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然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校就不必因为书籍的损坏而花钱买新书。
二、“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仅只需要学校的关注,还需要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参与,关心和重视。如果一味地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个包袱让学校承担,久而久之,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越拉越大,参差不齐,等到相关条例出台,又是重新开始。所以,政府和教育部应在数字图书馆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对其进行基础性的相关规定,让各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有一个暂时的统一标准,同时,加强各学校资源的相互往来,实现“同一资源,大家共享”的效果。另外,政府和教育部的关注更让学校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随便敷衍了事就可以的,要认真落实,因此,学校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在数字图书馆上,甚至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招聘上,会严格要求,力求相关专业人才。
(二)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并不是所谓的娱乐场所,而是一片学习的天地,为了更好地运行,学校也需要制订一定的馆规。如果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上,而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恶,那么这种情况的最终结果就是成绩越来越差,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所以,数字图书馆也要控制开放时间,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要工具。另外,对资源内容也要制度管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能是什么资源都可以选入,要针对中小学生。另外,优化图书资源引进,巧用资源借阅数据。以往中小学引入图书教材主要采用“自目”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对广大师生的学习喜好和教学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在图书馆的资源拓展方面,可以深度引入数据分析模式,将在线图书馆的相关检索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宏观视角对师生的需求实施分析,并通过师生的留言及建议进行客观评定,以拓展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真正形成科学且客观的参考数据,为图书馆的资源引入提供有益参考。比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依托管理权限,对线上图书馆后台数据进行整理,对特定时间段内的师生阅读书目及取向实施分析,并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图书更新,以满足大部分师生的实际需要。此外,在图书资源的配比上,应当积极转变纸质为主的观念,全面发挥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的直接合作,将期刊、杂志、报刊等纳入资源体系,确保图书馆资源更新始终处于前沿。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未来展望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正在从基于信息的处理和简单的人机界面逐步向基于知识的处理和广泛的机器之间的理解发展,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更大范围地拓展智力活动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因Google、MSN及yahoo这些大众较常使用的站点之努力下,正在急剧地成长茁壮当中。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无论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建设上,都在加大投入,以顺应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丽霞.美国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及其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2):69-76.
[2]游哲钫.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38-41.
[3]陈慧玲.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建筑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20(11):42-43.
[4]梁茁草,刘燕权.美国中小学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合作模式及成功案例纵析[J].图书馆建设,2020(S1):120-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