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

韩良朋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00

摘要: 当代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日益重视。教师应开拓学生审美教育的渗透途径,融合多元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体验中发现美,使其多维度形成学科探究能力,丰富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对语言美的体悟。使学生学会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互动环节,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美育教育;渗透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85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体验环节,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通过拓展英语主题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体验效果。同时,教师应结合英语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实际应用教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言欣赏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应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建立审美课堂的渗透文化视角,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一、英语教学中融合实施美育的积极意义

(一)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从大量的课文中掌握英语基本词汇、语法结构、思维习惯、词汇量和行文习惯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文本中思想认知和文化信息的影响。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获得文化的过程,这是积极的,也是需要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和引导的。然而,学生在平时阅读时遇到的英语阅读材料,不可能全部认真审阅,有些阅读材料为了显得更 native,直接从国外网站下载引用,这就导致一些文章内容可能存在错误思想或不良文化的引导。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有效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吸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信息,又能够自觉抵制偏见和错误的价值观。

(二)英语教学融合美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生词、陌生的句式、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过程十分乏味。所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其中,将美育融为一体,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去感受美,让他们的心灵被陶冶,热爱英语学习,是英语教学增强吸引力,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学中应善用这一措施,增强英语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高一英语必修二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安排讲述了一位有着环保思想的女孩在飞毯的带子下,走下三个地方,分别看到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津巴布韦的大象、热带雨林的猴子及其所在的环境。本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假如老师只是翻译课文,让学生单纯地理解文本内容,虽然能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情节安排和文字说教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若能结合我国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对藏羚羊生存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等环境保护成果,以及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生态发展目标,让学生从一篇简单的环境保护文章中学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英语,从学习英语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广泛,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深入,更加深入地学习英语。

二、善于挖掘教材主题,丰富课程美学内容

当中学英语教学渗透美育教育时,教师应善于从单元主题内容中挖掘教学要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生的价值观为导向,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扩大知识、矫正和扩展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看法,进一步在英语学习环节中帮助学生领悟美育教育的真谛。

举例来说,在教学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这节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the origin of Olympic Games”,同时利用 the Olympic Games,让学生真正了解冠军、季军、亚军等来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解读,增强对世界文明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美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热爱和平、追求健康的体育美学价值。为深入挖掘教材主题,强化学生语言表达审美情感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One World, One Dream”为例,让学生们来阐述同一个世界有一个共同梦想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前期课程学习中引入的因素,加强体育竞技追求和平、友谊精神的理解程度,并运用单元话题和重点句式进行口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三、采取艺术教学方式,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英语教学中为了加入美学和艺术元素,可以通过改变课程教授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重点句式进行语法分析和词汇教学,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程,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但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下,采用艺术教学,能与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深入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老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程中构建小剧场,让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语言学习的素材,进一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

举例来说,在教学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必修英语》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让学生看到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的主要活动。在不同国家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异域文化习俗的差异,能够获得不同的审美立足点,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主体性文化的认识深度。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英语表演,增强其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文化的关注,感受其中蕴含的文献美。老师把课堂情境点设在 Chinatown,节日背景设为「 the Spring Festival」,让学生以自我引导的方式展示唐人街春节气氛。在这些活动中,一位学生用英文介绍庆祝会,另一位同学根据介绍的内容来表演。瞬时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知识共享和审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丰富美育教育,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当美育教育渗透英语课堂时,教师可将繁杂的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整合,整理出更具涵盖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分享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学资料或新闻资料,进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并推动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深度挖掘,真正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美育内容的教学。

举例来说,在讲授普通高中教材·英语三册必修课程2" Morals and Virtues"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分享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对他人经验的感悟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电影《罗马假日》,感受奥黛丽赫本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个性,并让学生模仿电影节选的经典对话,进而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逐渐弱化口音,形成更加地道的发音。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主题作文,把之前积累的材料运用到作文创作中,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使美育教育得到更充分、更直接的体现,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语言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对学习内容的运用能力。

结语

为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英语课程美感体验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渗透美育课程,开展丰富的、能提升学生美育能力的主题活动,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真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学渗透,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文化差异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