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比较薄弱的,学生对历史事件与时间线很容易搞混,并且按照空间与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现象联系的历史逻辑能力是比较差的。这时就可以选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中的图像元素、颜色元素和符号元素,帮助学生实现抽象记忆与形象记忆的有机结合,能够开发头脑潜能。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时间线和历史事件,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理清时空线索。比如,教师在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和时间线,帮助学生记忆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春秋时期作为一个动荡时代,在思想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多个思想流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思想流派的内涵、背景和影响以及各思想流派间的关系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举例,让学生以树枝的形状绘制思维导图,其中包括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必要提示:这几个思想流派间有着相互影响与联系,比如儒家的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而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其徒弟李斯与韩非子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给学生启发之后,让学生注意思想流派间的关系,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思想流派的内容与脉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让学生自主搜集与分析史料提升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都是史料运用能力,这一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与分析获取真实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以此为依据探究历史真相。对于学生进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言出有据的人格,也能对学生的实证思维进行培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知识就要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判与分析,也就是历史解释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还能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实,对社会发展进行预测。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主搜集与分析史料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和意识。例如在对《王安石变法》一课进行探究时,教师就转变原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首先可以用问题探究法引发学生思考:1.青苗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说一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抛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在课下展开史料实证的搜集工作。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从《宋史》中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也可以从《帝国政界往事》获取相关的史料实证,还可以从《剑桥中国史》中获取宋史部分。学生在搜集完史料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从中获取新颖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安石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和搜集以及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历史实证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并且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三、注重历史理论的讲授,帮助学生建立唯物史观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历史理论支撑的。对历史学的架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史料是历史学的内容,历史理论是研究史料的重要方法。学生想要学好历史,就需要拥有正确的历史方法与历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历史的内涵与本质。实质上,历史观是看待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也是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和根基。若缺乏了唯物辩证理论与唯物史观,这样的历史观念是无法客观、理论地研究历史规律的,是无法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少不了历史理论的讲授,通过讲授历史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唯物史观理论,让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原则。
四、通过问题创设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能够让学生保持对历史知识的思维活跃性,能够不断展开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问题的创设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原先被动的角度脱离出来,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要保证问题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确保问题质量,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针对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两节知识内容的过渡教学,就可以有针对性提出以下四个问题:(1)若你是国家领导人,在当前这一局面下应如何解决问题?(2)这两年间出现停滞不前状况的主要原因和主要阻力是什么?(3)该如何突破这一停滞状况?(4)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说一说这场革命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推进事件的根本,让问题思考成为学生探索的出发点,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查找历史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五、结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明确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以及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意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创设、历史理论讲授、观看纪录片等教学方式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系统化地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整体上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05(12):56.
[2] 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一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1(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