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导入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

​游清国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四川成都,610097

摘要: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不能忘记历史,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历史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式的无效学习,而是在不断地巩固和拓展历史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导入;开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目前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扎实的史学基本功

高中历史知识是在科学考证和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而来,其具有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十足,在讲述历史时确保准确描述,严禁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更不能胡编乱造,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学习方法。但是就实际来看,由于一些历史教学的史学基本功不扎实,在导入教学时难以正确地掌握历史联系和对比方法,难以深刻认真和正确用“古为今用”,有的甚至忽略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一是导入设计具有较强的冗长性。因为新课导入目标旨在激趣,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导入设计时间不能太长,通常一般2-4min最佳。但是在本导入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有着较大的难度,学生认真阅读和贯彻与思考,最终方能得以完成任务,导致时间较长。若学生没能理解教师设计意图时,还要教师给学生讲解,势必会消耗更多的导入时间。

二是教师对历史联系与比较方法不熟悉,难以有效用,在本导入设计中,则是直接从两幅不同的图片来得到社会发生变化,直接引入变通这一主题,使得历史发展存在的时代性差异被忽略,而所选图片又难以将设计意图彰显出来,在选取图片时就是错误,二者之间的变通关系缺乏必然联系,给人一种生拉硬拽的感觉。辛亥革命本身就是一场革命,不能采用变通来作为引导词阐述辛亥革命宗旨。

1.2 缺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确保导入内容与所学知识有着紧密联系,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而就实际来看,往往忽视导入价值,所采用材料与课堂主旨不符,影响导入效果。在导入时容易忽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都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此外,在导入方式上也较为单一。而究其根源,因为教师容易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难以正确处理如何明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课堂导入不重视,使得导入教学质量被影响。

2 导入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对策

2.1 教师视角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并非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会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结合高中历史模块化、专题化教学的新趋势,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专业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导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性的总结和反思导入方式,紧密结合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以及教学重难点等,不断增强自身的史学基本功,既要加强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习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确保课堂导入更具有针对性。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导入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力量。

2.2 教学内容

第一,始终立足于高中历史新课标和新高考模式的需求,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题型设计更加灵活,教师加强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做好对其的加工与整合,紧密结合教学对象与内容,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设计时还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以及接受能力三个方面为着力点,确保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更加契合实际需求。

第二,确保所选导入内容具有较强的启迪性和智慧性。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涉及的环节主要有四个,即新课导入、探究主题、强化巩固与总结拓展。而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教学过程不具有替代作用,加强对导入内容的思考与深加工,避免学生在接收大量知识后而发生知识消化不良的情况,导入十分重要,精选导入内容,

2.3 课堂教学

第一,精准利用时间,提升导入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教学是将学生思绪从课下回归到课堂的重要方式,注重引发学生对新课的思辨,通常导入时间在2-5min最佳,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分析,使得导入教学更加有效。

第二,精选导入方式,提升导入教学的针对性。由于导入方式的多样性是取决于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而决定,灵活选择导入方式,使得课堂导入在情绪与思想上能吸引学生,导入时采用多种导入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注重学生对新事物探究能力的培养,又要强化自身的创新精神,采取合理的导入方式和设置相的悬念与疑问,将学生好奇心激发出来,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交代背景,使得学生对各种政治制度、历史知识、社会背景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在良好的互动环节中增强积极性。此外,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感受历史。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学生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和图片,给学生提供相的史料与图片,采取史料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智慧。

第三,强化课堂调控,提升导入教学的适时性。在导入教学时,注意对课堂环境的调控,致力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确保对学生的引导具有较强的适时性,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导入教学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第四,运用语言艺术,提升导入教学的凝聚力。为了在导入教学中增强注意力,教师自身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采取幽默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同时又能启发学生思考,采用精炼而又丰富和不乏感染力的语言,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语调方面做到抑扬顿挫,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设置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式提问和学习,使得导入教学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2.4 导入对策分析

2.4.1 以时事热点为载体的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要点分析

在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中,时事热点导入的核心就是选取近期代表性较强且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较强的时事热点事件,通过教师对其巧妙的加工和处理,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凝练,并选取合适的热点事件来导入,这样就能增加学生对此类事件的影响,并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2.4.2 以乡土资源为载体的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要点分析

乡土资源是紧密结合学生所在的区域作为选材的范围,把具有本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在教师艺术化加工之后在课堂上呈现,由于采用的乡土资源在学生身边,往往觉得熟悉而又陌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使得日常生活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连接起来,使得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更近,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4.3 以史料分析为载体的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要点分析

史料分析是目前高中历史导入式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之一,通过实施史料分析,能强化学生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进而更好地向新课教学环节过渡,发挥问题引导的优势,采取阅读史料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有助于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与论从史出意识的培育。

3 结语

综上所述,导入教学对于启迪学生心灵和启发学生智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导入式教学,充分认识到导入式教学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认真反思和总结自身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做好学情的分析,强化教材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学情、课型等针对性的进行导入方式的选取,使得导入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实时性和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公民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以《中日甲午战争》一课为例[J]. 杨重诚,田黄燕.  历史教学问题. 2020(04)

[2]论如何拓展延伸、升华历史核心素养[J]. 孙红.  才智.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