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需要,也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需要。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教材内容也极为丰富,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培养正确观念。
一、初中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必要性
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实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包容能力越来越强,外来文化涌入我国的社会生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也逐渐丰富。这些多种文化对我国青少年身心成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影响。比如,初中学生因为互联网发达,通过软件观看明星的相关视频,十分追崇一些国外明星,并且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包容性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决定学生长远发展的最终还是自身的核心思想。初中学生核心思想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工作中,通过历史事件的挖掘,进行中华文化元素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是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也是促进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从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方面来看,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初中生都必须具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民族团结。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观念的培养很有必要。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一)适当调整教学重点,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
众所周知,知识的学习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爱玩的天性依旧很难压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仍要注重趣味性的建立。在历史课堂中制造趣味性可以从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入手。在教学时,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被当作是历史故事进行解读。每个历史故事中势必会包含一定的情感态度,这些情感态度就是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感情培养的重要资源。所以历史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就要注重进行教学侧重点的调整,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不要一味地强调知识元素的输出。
比如,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内容中,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且多元化的国家,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张骞出使西域和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通过当时出使西域的路线发现:后期我国百姓的饮食和文化都受此影响。学生从这些记录和图片记载里面了解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视频和图片的展现比课本中文字的记录更为生动直观。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不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想象和引导,也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热爱祖国的道理,学生就能产生正确的情感判断和情感态度。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适当调整教学重点,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注重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单一的口头强调和知识输出,还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所以教师应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辩论环节。比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课本内容后,为了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让学生进行辩论,这两方辩论不止是以课本提供的知识为素材,还可以通过翻找其他资料,甚至查找课外书籍中的相关知识等,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如此一来,让学生可以更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这不仅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性的视角培养也非常有利。
第二,通过红色革命文化圣地参观的形式进行历史穿插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场景总是会选择在教室中。但是教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并且历史氛围感也非常有限,所以历史教师可以征得学校同意,带领学生到红色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将教学场地迁移到历史博物馆,增强教学的历史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通过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参观,为学生解读一些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一些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了解我国发展的艰辛,从而自然生出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快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历史中的一些真实的爱国事件。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秦兵马俑、长城、地动仪等的模型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情境中,学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直观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对学生来说也最容易接受。由此来看,如果我们讲解到与当地的文化历史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也能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论
总而言之,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认真地将其挖掘出来,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去。而如何融入、如何开展还需要广大教育同人不断地探讨与钻研,共同探索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将历史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科学性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价值观念,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
[1]廖叔鹏.中学历史爱国情怀教育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