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班主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孙琬荧

敖汉旗贝子府中心小学,024319

摘要: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走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均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在本行业中推广应用,教育部门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到了小学课程教学中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日后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信息技术课程;生活资源;研究性学习;课程特色
DOI:10.12721/ccn.2023.1572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信息技术课程目前纳入到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已经有20多年,该项课程本身属于小学阶段的一项基础性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学阶段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在课程教学中将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等几项内容进行了改革,保证更新之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相符合。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要求小学班主任需要承担起自身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权限,加大对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进行关注,并向信息素养方向进行转变。

一、对生活资源进行合理使用

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班主任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在新课标下小学班主任应重点关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加大对激发问题的契机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沟通和交流活动中去,给学生提供自我反省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完成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一进步的激发,从多角度及多方面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1]。例如,在《画正多边形》、《画任意形状线条》一课中,为了能够增强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性作用,与学生一起去找寻生活中存在的多边形,如餐桌、长方体、冰箱等,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进行找寻,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了解度,并更加热爱生活。并使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上绘制与多边形相关的图形,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绘制出多边形。之后,班主任需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对什么是信息进行探讨,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如何对与信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因此可知,信息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加大对生活中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以便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二、在课程教学中加大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资源选取上需要将学生的差异及兴趣作为前提条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应加大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的把握。需要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具有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教学知识[2]。例如,在《认识画图软件》一课中,班主任应重点为学生讲解如何将画图纸打开,并认识“画图”窗口,教会学生“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班主任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操作,班主任会运用信息技术将画图的具体操作方法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可大致了解如何画图及具体的画图方法。并给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机会,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之间彼此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三、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特色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及理解力,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班主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为充分的认知及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课程与普通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经过上课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充分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学好该门课程的重视度,确保能够将学习到的课程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基础课程教育工作提供服务。例如,在玩游戏,连鼠标一课中,课程内容包括启动“纸牌”游戏,认知“纸牌”窗口,查规则、玩游戏、退出游戏等,班主任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课程知识点学习积极性,可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边玩游戏边学知识,更加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3]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整合

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已经被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促进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教学活动的变革及推进具有促进作用,加速了课程教学的改革进度,改善了课程教学环境。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起到引导性作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主体,以课程知识点为载体,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4]。例如,可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班主任可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海底总动员》这部英文动画电影,此过程便是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学生经过观看电影的过程,会注意到当中的英文发音,并学习到新的英语单词,完成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再如,信息技术也可应用于音乐课程教学中,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班主任会为学生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歌曲,该首歌曲属于一种抗日胜利歌曲,象征着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在音乐课程中学习该首歌曲时,班主任会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歌曲,将学生带入到该种情境中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绪及爱国情怀,完成了对歌曲内涵的充分展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班主任会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日军侵华相关的图片,并为小学生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这首抗日歌曲的进一步了解。通过此种信息整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更好把握,增强了学生对歌曲学习的浓厚兴趣[5]

结论: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中信息技术属于一项必修课程,为了能够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辅助性教学作用,合理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加大开展研究性学习,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特色,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以此来满足新课标下课程教学要求,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明霞.构建与新课标相契合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7):81-82.

[2]陈汉东.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0(49):53-54.

[3]余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6):58.

[4]刘卫东.新课标视角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应用教学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8):135-137.

[5]黄小凤.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脑校园,2020(2):15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