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降低升学压力,以及促进全面素质教育。为了积极响应并落实“双减”理念,初中物理教师们需要调整课程安排,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物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践行“双减”精神,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
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情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缺乏时间观念,形成了一种拖延散漫的不良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双减”理念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意识,促使学生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十分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并督促学生严格拟定学习计划。首先,学生需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到自身的物理知识基础水平,只有对自身进行充分了解,才能把握好学习侧重点。学生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能力水平,正视自己的不足,重塑学习观念并端正自己的态度。其次,对即将进行探究学习的课程内容,需要提前进行大致了解,并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设计时间节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最后,学生还要重视学习计划的具体实施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落实每一项任务,并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高效达到学习目标,也要从中吸取教训,积累宝贵经验。简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付诸行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学生可以根据这一课程知识的难易程度自己精心设计合适的学习策略,针对基础概念性知识,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可利用闲散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并适度减少此类基础概念知识的学习时长。针对电路图计算这一难度较高的知识模块,学生需要利用之前储备的基础知识化解难题,并要保证学习时长的充足。学生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学习计划。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教学属于一种实用的教育策略,致力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将物理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此类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生活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如交通流量、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原理。另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分析、探究、提出解决方案,此类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生活情境教学是一项有效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情境——划船。小船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并不会沉入水中,这主要是由于小船受到来自水的浮力,可以保证小船在水面上漂浮,不会突然下沉。但是如果小船破损导致大量水进入小船中,则有可能会导致小船的重量快速上升,那么小船所受到的水的浮力将会小于小船所承受的重力,小船将会因此下沉,最终沉入水底。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这么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了解浮力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研究这一课程中所包含的物理概念,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项强有力的教育策略,对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背景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物理问题,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此类合作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通常需要合作解决问题或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与同学一起工作,学生可以分享观点、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彼此监督学习进度。此类协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习焦虑。
例如,在教授“机械效率”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应有3-4名学生。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和设计相关的机械装置,并要考虑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以便用更少的力量完成任务。在机械装置建设与性能测试环节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建立一个具体的机械装置。随后,在机械装置设置以及后续调整的诸多环节之中,均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相关的测试数据。学生需要将具体的测试数据记录下来,在测试中使用相关的工具或理论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分析与总结环节之中,学生讨论自己的测试结果,并计算设计的机械装置的机械效率,强化学生对这一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师必须深刻领悟“双减”理念所蕴含的含义,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爱国.“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方法[J].智力,2023,(33):119-122.
[2]陆秀丽.“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优化路径[J].天津教育,2023,(3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