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实践领域,数据分析多关注全体或区域性群体体质改善状况,而针对个体或不同特征群体学生体质的监测分析与促进功效尚未体现。在研究领域,关注初中生体质健康问题较少,追踪不同群体的体测数据揭示初中生体质规律的研究尚待完善。如何有效发挥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价值,为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及初中生个体体质健康服务,是当前学校体育领域理论层和实践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龙岩市紫金山实验学校880位初中生三年学生体测数据为追踪样本,从整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根据性别、年级、BMI指数等级指标进行不同类型群体追踪差异分析,探究初中生各群体体质现状及变化规律,明确未来初中生体质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2 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
研究以龙岩市紫金山实验学校2020-2022级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13-15岁。该校学生学业成绩在全区排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2.2 分析方法
2.分析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SPSS2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选取综合成绩,BMI指数、肺活量,仰卧起坐,初中女生新增800米跑、初中男生新增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共7个项目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以及在不同性别、年级和BMI指数等级指标下各项目的追踪差异分析。
3研究结果
3.1不同年级群体项目成绩差异分析
为探究不同年级群体体测项目差异特点 ,研究对三个级部不同年级学生体测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 。
表 1 不同年级学生体测项目情况
如表1所示,除身体形态外,不同年级群体在其他项目的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普遍呈现初二年级群体成绩最高,初三年级次之,初一和初二年级成绩相差最大的特点。从综合成绩看,初二年级学生平均体质健康达到良好水平。
不同年级学生的力量索质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为所有项目中差异表现最大的指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仰卧起坐中初三女生成绩最高,初一与初二的成绩差距最大。男生引体向上项目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从标准差分析,初三男生成绩差异最大。经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引体向上项目成绩为0的人数在初一年级占比77.7%以上,是造成引体向上总体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而在初三年级成绩为0的人数降至30%以下。从肺活量看,初中三年学生的肺活量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二年级学生的肺活量成绩大幅度提高,接近身体机能优秀水平。耐力素质成绩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效应量值较小。从BMI指数看,各年级学生BMI指数均趋于标准的健康形态。
综合三年体测成绩数据,除BMI指数、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外,其他项目均表现为初二年级成绩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成绩低于初二的倒“V”型特点。这表明,一是中学体育课程针对薄弱指标进行专项训练效果显著;二是初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受学业压力影响,体质指标均出现下滑;三是BMI指数是一个长期综合,相对稳定的指数,不仅受到学校因素影响,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氛围、国家导向等综合影响,因此差异变化不明显。
3.2 不同 BMI 指数等级群体各项目成绩差异分析
体重指数(BMI)指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 ,在《标准》中分别规定了各年级男女生 BMI 指数等级正常 、低体重 、超重与肥胖的范围 。 为探究不同 BMI 指数等级学生体质差异特点 ,研究对不同 BMI 指数等级群体学生各体测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
表 2 不同 BMI 指数等级学生体测项目
如表2所示,不同BMI指数等级群体各体测项目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除肺活量外,其他项目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群体成绩高于超重群体,而肥胖体重群体存在成绩最低、标准差较小的特点。
从综合成绩看,不同BMI指数等级群体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效应量最大,正常体重群体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三类,达到良好水平,其他项目也呈现出相似的显著结果。而从肺活量看,肥胖群体肺活量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平均成绩达到优秀水平,其他三类群体成绩较为集中。
从身体素质指标看,不同BMI指数等级的男生群体差异程度高于女生群体。肥胖男生群体的力量素质与耐力素质远低于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男生。
综合以上分析 ,维持正常体重的学生三年各项成绩持续上升 ,而维持肥胖体重学生除仰卧起坐指标逐年上升外 ,各项成绩呈倒“V”型发展 。 女生肥胖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要好于男生肥胖群体 ,且与其他三类女生群体的体质差异较小 。 这表明 ,肥胖群体在初三年级体质下滑是造成不同年级呈现倒“V”型发展而非线性上升的主要原因 。 另外 ,由于初三增加仰卧起坐项目训练 ,肥胖群体的仰卧起坐成绩与其他成绩趋势变化不同 ,说明肥胖群体学生的体质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4 讨论
(1)不同年级群体体质差异显著,初中学生普遍在初二年级体质健康水平达到最高。除引体向上与仰卧起坐外,所有项目成绩均呈现初二年级最高的倒“V”型特点。初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体测项目并未与体育中考项目重合,加之中考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忽略了体质健康成绩而导致的结果。而男生引体向上成绩持续走低是一个常年突出的体质问题,其成绩趋势异于其他项目,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所在的东城区针对男生引体向上问题出台“0"突破政策,着重加强身体力量素质训练,成绩得到持续地显著提升,因而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不同BMI指数级别群体间体质差异显著,正常体重群体体质健康水平最高。不同BMI指数级别学生之间体质存在显著差异,正常体重群体体质健康水平最高,超重群体次之,肥胖群体最低。肥胖群体仅在肺活量项目表现最好 ,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成绩表现均为最低,尤其与正常体重学生在各项目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关于肥胖群体的界定与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表明,仅使用BMI指数可能会低估人体肥胖程度,因此有日本学者仅使用BMI进行肥胖筛查,而使用体质率作为诊断肥胖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涵,郝云鹏,白然.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追踪差异分析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9(0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