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的优势
在土壤抗旱能力方面,通过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对土壤犁底层进行科学处理,一方面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水分达到耕种要求,减少地下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则能提升土壤的蓄水量,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带来了保障。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处于良好状态时,能够间接增强土地的抗旱能力,对雨水的合理配置也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耕层结构强化方面,全面深松与间隔深松的慎重选择不仅能为土壤灭茬质量的提升带来便利条件,还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跃性,对分解腐烂物质以及提高土壤养分有着推进作用,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方式。
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对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时间进行有效把控,能够在改善土壤内部环境的同时,为农作物整体产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如土壤中的温度和透气度可以在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改善,逐渐强化土壤的熟化性,有助于农作物根部的稳定发育,对提升农作物品质有正向引导。
2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要点
2.1科学选择作业时间
对深松整地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是提高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农业人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想土地的深松程度达到理想状态,可以选择收成后的区域进行作业。一方面是因为收成后的土地存在较松散的性质,能够节约深松作业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类土地的表层结构已经符合农作物种植要求,在深松作业时能够节约人力与物力成本。第二,可以选择在对土地进行灭茬处理后开展深松整地作业,通常会在秋季进行。第三,农业人员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深松整地时间进行把控,以免错过农作物的最佳生产时期,违背技术的应用目的。
2.2有效控制作业深度
合理控制深松整地作业深度对良好土壤环境的营造有积极影响,因此要对有不同耕地要求的地质环境与结构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为深松作业深度的明确提供方向。比如在对盐碱地和更坐地进行深松整地时,作业深度就存在一定差异。盐碱地的作业深度不要超过50厘米,而更坐地的作业深度则不要超过40厘米。另外,农业人员除了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检测,还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如在深松整地期间,需要保证作业深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以免漏松情况的出现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负面影响。
2.3合理安排作业周期
对深松整地作业周期进行合理安排也对农作物的有序生长以及土壤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农业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重视。在土地性质方面,部分地区的土地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种植特性,如果每年都对此类土地进行深松整地作业,那么不仅会对土壤原有的结构和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农业人员需要对土地深松整地的周期进行合理规划,如地质条件较差的土地需要一年一深松,地质条件良好的土地两或三年一深松即可。在深松整地强度方面,实际作业过程中会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而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性特点,给设备的组合使用提供了很多方向。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深松整地的效果带来不同影响,因此农业人员需要结合实际作业强度对深松整地的周期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土壤环境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2.4机械化深松整地的间距
机械化深松整地的重点在于确保土壤深松深度相同。通常深松整地的间距大约在35cm,并且行距误差大约保证在2cm。局部深松间距需要根据深松深度与所栽种的农作物种类合理规划。比如深松整地之后,要栽种窄行农作物,就需要按照深度确定深松间距。如果是栽种宽行农作物,深松间距就需要相同。因此,采用机械化深松整地,需要对土壤情况、深松目的以及农作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深松间距。
2.5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传统的农业作业过程中,农民往往喜欢选择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进行土地作业,频繁作业导致耕层越来越浅,土壤板结的问题尤其频繁,进而造成抗干旱能力和排涝能力越来越差。随着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如何改善传统的翻地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表明,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翻地方式带来的弊端。而带来的优势效果体现在:
对土壤抗旱保墒能力的显著改善。国内农业生产来说,干旱一直是影响农业高产的显著因素之一,通过深松技术的合理应用,就好比建立了一个土壤水库,具体来说就是当土壤层加深1cm的时候,按照进行计量的话,蓄水能力就多了至少3t/667m2。即便是有40—50mm左右的降水量,地表也不会明显出现水样。通过深松技术,由于土壤水库的存在,对于干旱的抵抗能力显著提升,能够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利于农作物根系的深扎,实现抗倒伏能力的改善。一般来说,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手段来说,深松的深度更深,至少能够达到25cm,这样的话,土壤的犁底层就能够被打破,从而实现土壤蓄水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更加良好,发育自然更为理想,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假如说种植农作物是玉米的话,由于深松技术的应用,玉米的茎秆更为粗壮,籽粒率得到改善,抗病虫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深松作业的深度更深,土壤的存水量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即便是遇到伏旱期的话,那么相对于没有进行过深松的土地而言,农作物的耐干旱能力更强,大概在十天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农作物的产量更加理想,经济效益更高。
2.6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的要点分析
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并非每年都需要进行,最好是每两年到三年进行一次,整地的深度要严格控制,至少应该达到25cm,不要超过40cm,其本质是为了打破犁底层、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升其通透性,各更加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具体方法有两种,既可以全面进行,也可以间隔进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土壤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深松,最好是在沙壤土、粘壤土的地块实施,如果说待作业地块的耕作层深度本身就不足20cm的话,不能够进行该项作业。在作业的时间上,由于土壤的实际性状以及耕层的质地情况有所差异,作业的时间也表现出来一定的差异。但是深松技术最为作业的时机应该是含水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效果更为理想。
关于作业的深度,如果说作业地块的耕层内没有树根以及石头等相对坚硬杂物的强情况下,深耕更为适宜。如果说种植作物是玉米的话,深度建议控制在25cm到30cm,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动,因此地表层不会得到破坏,却能够实现深度的一致。当深松完成之后,对于地表要进行适当处理。
在深松作业的农业机具选择上,可以使单机作业,也可以多机械联合作业,可以全方位进行,也可以局部进行。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照搬其它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而是要立足于当地的土壤类型,严格按照当地的农艺要求进行。
结语
深松整地是一项重要的土壤耕作技术,在国外被广泛运用。深松整地技术就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具有深松部件的联合作业机具,在不破坏原本土层结构的基础上,疏松土壤,突破犁地土层,加深耕作层,增强耕地的透水性与透气性,优化农作物根系生长环境的土壤耕作机械化整地技术。此技术在调整土壤耕层结构、突破硬犁底层、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促使农作物增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农耕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浅旋作业的连年普及,深松整地技术在国内获得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惠军。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增产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8(22):65.
[2]吴昭雄。关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增产增效机理的调研报告[J].湖北农机化,201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