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刘丽娟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河南,45237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得到了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逐渐成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举措。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树立新的教学及评价观念,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信息量较多,借助大单元视角分析探究,可以确定单元主题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高质量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既要让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历史运行规律,更要让他们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这也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真正将“隔板式”的小课教学转化成大单元教学,让初中生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历史知识,完成历史知识的重新整合,促进初中生历史思维的优化升级,最终达到塑造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系统思维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相关知识纵横交错、交叉联系。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能够将具有关联性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综合学习的方式建构历史概念,形成系统思维。事实性知识决定学习广度,联系性知识决定学习深度。大单元教学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通过知识迁移和联系古今,获得清晰的思路,由此促进系统思维发展。

(二)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初中生建立立体化知识网络体系,是实现新旧知识衔接的重要路径。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够“由点到线”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探析历史事件因果,梳理逻辑结构。学生从已掌握的经验出发,从整体知识入手把握零散知识,比从零散知识中把握整体知识的难度小。开展大单元教学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情境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模式

历史是人类长河中某个事件的一个缩影,像是一部电影。初中历史教师在构建历史大单元的授课模式中,可以尝试从“小说”的视角入手,即运用信息技术将历史以电影的方式展现。具体言之,教师可以让初中生真正将关注点集中在某一历史事件上,并思考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件,真正使他们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观看“历史电影”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历史事件的理解、思考,最终达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成为历史课堂上的“导演”,以这部分内容为题材,编写相应的剧本,并以“电影”的方式展示,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沉浸感,让初中生融入其中,不知不觉地了解本单元历史知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情境吸引。教师引入最早汽车比赛的视频,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二是介绍背景。在此之后,教师以内燃机的发展为背景,介绍相应的工业革命。三是联系文艺。教师展示此时期的工业化电影,如卓别林的默剧,并展示如下情境:一个人由于整日机械化工作,将每一个物品看成螺丝钉……在展示上述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插入相应的历史知识,让初中生在兴趣的作用下吸收历史知识,感受工业化的两面性,在增强初中生历史思维思辨性的同时,让他们真正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思考历史知识,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水平。

(二)构建立体结构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渗透结构化理念,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立体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系统历史知识的掌握,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让初中生从中选择个人喜欢的人物,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初中生在个人兴趣的作用下更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构建具有结构化的历史单元授课模式。教师介绍初中生的思考成果。一个初中生说:“我喜欢的人物是罗斯福。他的主要事件为罗斯福新政。这件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另一个初中生说:“丘吉尔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的发言最为吸引我,即不惜一切代价……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初中历史教师以初中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结构化的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让初中生真正在展示个人主观情感的前提下,更立体地分析历史人物以及相应的历史事件,达到培养学生历史综合思维的目的。

(三)构建有序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

史历事件的发生遵循一定的因果联系。在初中历史的内容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内容并不具有相应联系性,这也导致初中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事倍功半”的状况。对此,教师在深入研究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将打乱的历史知识重新进行整合,真正构建有序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授课模式,让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更具有逻辑性,提升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以《列宁与十月革命》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将本单元知识划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十月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教师运用多媒体,一方面展示十月革命发生前俄国经济、社会以及相应思想因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融入等内容;另一方面展示世界的发展状况,比如,法国发生的巴黎公社等相关运动,让初中生从“因”的角度理解十月革面发展的立体式背景。第二课时,介绍十月革命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战事爆发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强调十月革命采取的各种措施,并让初中生对比巴黎公社中的各项措施,使他们真正具有全局性和对比性的历史学习思维。第三课时,介绍十月革命的影响。教师从十月革命对俄国以及世界的影响,延伸相应的历史知识,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让初中生真正从“因”“果”两个角度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同时,思维更具有时空性。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大单元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将历史教学“盘活”,采用“有血有肉”的授课思维,让初中生从历史事件中多一些思考、启迪的同时,掌握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川芳.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1).

[2]施海燕.在结构支点上探摸:关于历史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