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转变与优化

张容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352100

摘要: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构建高效课堂对实现新课改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高效课堂的定义及特点,阐述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必要性,通过合理设问、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等方式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3.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学科,它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的特点,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和优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与语文、历史等人文科目是有区别的,是一种有规律的探究课程,学生看到的是现象,是问题。教师若简单地把总结说出来,会让同学们无法完全地了解问题,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物理放弃了传统的死板式的教法,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比如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学生分组探讨问题等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从“给出知识”转变为“引起活动”;从“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质疑能力、探究精神、协作精神、集体意识、抗压压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灵活设置问题,引导思维方向

初中学生处于打好物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找准关键点,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以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音是什么”为例,为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方式以及传播特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用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归纳重点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演示环节,引导学生在发出“啊”声音的同时用手指轻触喉咙,感受手指的振动,并将一把发声的音叉和一把不发声的音叉分别放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发声与不发声时存在哪些差异?我们是否能以此判定发声物体具有某类共同特征?”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快速认识到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单纯依靠两次实验证明发声与振动之间存在关系较为武断,教师可将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又放开,然后放入水中,提出问题:“两次实验中,水花发生哪些变化?声音发生哪些变化?握住音叉这一举动对音叉产生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锁定观察对象,让学生认识到振动与声音分贝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高效课堂的构建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密切配合的基础上,相比教师,学生主体的可控性较弱,如何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教师需要在授课中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兴趣爱好入手,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围绕知识点在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摩擦力”的教学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教师可在课程导入阶段引入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滑冰运动员的滑冰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员能在冰面上滑动,但能在土地和泥地上滑动吗?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与哪些因素存在关系?为后续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认识到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后,教师可创设情境:“同学们,大家说摩擦力重不重要呢?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在虚拟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动围绕话题情境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结合情境导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圆形的轮子,大家说车轮的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火车为什么要在地面上铺设铁轨呢?”通过创设关联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摩擦力越大,车辆的驱动力越大,而摩擦力过小,车辆制动能力下降,刹车距离增加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物理教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效率,教师在授课中可尝试将生活要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理解过程中脱离出来,将生活场景与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印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具积极性

例如以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杠杆”为例,为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工具中辨认出杠杆,了解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撬棒、核桃夹、剪刀、钳子等工具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存在哪些特征以开核桃为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核桃夹开核桃省力还是直接用手将核桃夹碎更省力?为什么同样一块石头,人直接搬难以搬动,但用撬棍却能轻松将其移动?学生结合生活要素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掌握杠杆知识后,教师可围绕生活要素设置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将会产生深入影响,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关乎到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构建多元化的课堂结构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从腾.新课标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228-229.

[2]马永健.联系生活开放课堂——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3):46.

[3]潘承利.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求知导刊,2021(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