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新事物,努力探索信息化手段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信息展示方法和信息交流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交互效率,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助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即可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对学生展开教学,教师多数的教学时间及教学精力也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课堂教学经常会以板书的方式为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点,之后再借助大量的数学习题来锻炼学生解题思路。这种固化、无趣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记忆效果,但是枯燥、乏味,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容易产生厌倦、疲劳等情绪,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也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下降。
(二)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性不足
身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成为学习、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可是就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融入与应用时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这促使信息技术应用流于表面,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学习及发展。
二、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课堂交流高效化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模式打破了师生交流的空间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在师生之间传递,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供了更多渠道,改善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够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人们在互联网中相互交流,共享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学习彼此的教学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上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从网络环境中了解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数学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内容具有短平快的特征,单个微课涵盖的知识点较少,重点较为突出,资源容量较小,讲解时间较短,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微课主要由教师进行录制,在讲解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图片、表情包、影像资料片段等素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转存方便,学生可使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让数学教学活动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预习质量,使用微课辅助学生自主预习,确保了预习知识内容与教师所讲知识内容的契合度,也保证了自主预习活动的质量,此外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可以融入分层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视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微课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教学《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分发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去预习。将微课视频时长尽可能控制在5—8分钟,为避免出现负担过重的情况,每个微课视频主要讲解一个知识点。微课不同于课上讲解知识,因此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融入趣味性要素,激发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积极性,在讲述分数含义的微课视频中引入切西瓜动画,一个西瓜从中间切开,每个小朋友面前摆着大小相同的半个西瓜,教师在动画中插入音频讲解:“同学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半,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西瓜就是两瓣西瓜中的一半,用数学来表示这种数量关系,就是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是1/2,大家思考一下一个西瓜的1/4代表什么呢?”在微课视频中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将预习问题的答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自己,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预习问题答案确定学生的预习质量,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减少讲解基础概念所占据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虽然相对初高中难度较小,可是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性较强,需要学生一环扣一环掌握知识,一旦有一环脱节之后的数学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障教学实效,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这能更改之前口头讲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情境下思考及探索,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若只是凭借着语言来为学生讲解,学生很难对其形成有效认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出一些生活情境,如为学生展示出梯形的舞台、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园林摆景架子,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后再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其性质及结构。这样学生能够对新课的知识点产生较强的认知及学习兴趣,真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确保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有时间突破重难点,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再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由于有信息化教学的支持,所以能够将授课的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时间,既达到优化教学时间的效果,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蔡银印.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2023(3):70-72.
[2]蔡美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2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