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初中生要发展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从实践和合作探究中进行物理学习。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分析思维、综合思维等能力,还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物理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所以初中作为升学的重要阶段,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实验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制订一套切合实际的实验教学战略,以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持续提升,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物理学的理论课相比,物理实验更加有趣。初中物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倘若学生丧失了物理学习的兴趣,将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由于传统的物理理论教育是一种单调乏味、难以理解、具有较强思想性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初中物理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实验的比例,改善实验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初中物理实验是强化物理理论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仅靠课本或老师的讲授进行学习,而物理知识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难以较好掌握和记住。因此,必须把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基本认识,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实践过程。同时,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
(三)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教育并不只是让人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应把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和探究精神注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物理综合学习能力[1]。
二、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改善物理实验的环境和条件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完善物理实验环境的建设,成立专门实验室,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保证学生实验安全。此外,针对目前一些初中实验设备配置不完善的情况,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物理实验设备得到完善,使每个初中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物理实验教育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身动手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总而言之,学校要努力改善物理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教师也要用创新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做实验。
(二)依据仪器使用规则,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任何仪器的使用都要依据其使用规则,按照要求严格进行操作的。尤其是针对那些具有损坏性或危险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检查实验器材,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危害。例如,在电流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开关是断开的。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时,可以先试触,看被测试电流是否大于电流表的量程,如果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那么电流表会被损坏。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电流表与被测部分串联起来,并确保电流表的电流由正极流入、由负极流出。这样更易于实验操作,可以避免因电流表正负极接反造成短路、损坏电流表的情况。可见,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也是实验准备的关键步骤[2]。
(三)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与沟通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和反思,并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进行实验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把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障碍[3]。例如,在学习“电流”的有关原理和应用时,初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置相关情境,它既能刺激学生的视听系统,又能把抽象的“电流”理论语言转换成图像视频格式,比如在讲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物理教师可以放一些静电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比起书本描述来说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到生活中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享,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物理实验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更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由教师完成的,通过教师在讲台上的展示,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等,这时物理实验只是作为一种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实验来理解物理知识,单纯地给他们演示物理实验过程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所以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实验[4]。
在自主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体,通过团队间的交流与互动来探讨具体的物理实验实施过程。在明确了小组合作的实验流程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开展自主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但可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发展自己的学习和合作能力,从而使自己物理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自主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验,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帮助他们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还要加强课堂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给物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5]。
参考文献:
[1] 齐占波, 耿相亦, 李银梅.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物理实验习题进阶——以"固体密度的测量"专题复习为例[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21, 039(011):62-65.
[2] 覃绍建.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 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二). 2020.
[3] 陈锦涛. 在新课改下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浅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读与写:中旬, 2021(9):1.
[4] 陈锦涛. 在新课改下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浅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读与写:中旬, 2021(9):1.
[5] 李益娟.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8):0065-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