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郑艳伟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狄邱乡中学,056600

摘要: 当前,成功的课堂已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学习之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上面,这就是核心素养的内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笔者对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DOI:10.12721/ccn.2022.1571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注重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要求学生不只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感受学科知识中的人文素养,促进自身思维的优化和思想深度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有效,更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立德树人”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树立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同时,应开展综合性的历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培养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主

(一)立德

教师的成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立德树人”,首先要树立师德。“师德”是指教师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具有优秀的教师素质。老师首先要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精神、献身精神和责任感。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以及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树立道德,在实践中成长,培养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表现为日常交往。老师要严格遵守规定,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最大,为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二)树人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另一重点。教书与立德树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一位知识渊博而又缺乏高尚道德的教师,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道德教师。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应贯穿于各个学科。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占据了大部分课程,这一比例在未来将继续上升,语言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一)挖掘学科资源,完善学生人格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的“立德树人”作用,强调学生的发展,而历史课的教学离不开教材,但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历史教材中的学科资源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事件和人物,是人格教育的资源。利用这些优秀的历史资料,教师不仅能给学生讲解历史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老师在讲“抗击八国联军”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讲解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形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伟大的爱国情怀,并学习历史长河中的各位英雄的爱国精神,形成热爱、敬仰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感。

(二)冲破教材的束缚,把历史事件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象牙塔,更多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有限,无法全面展示历史过程。因而,许多学生发现,难以理解历史事件,从而难以从历史事实中学习。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历史和真实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因特网搜集与历史教科书有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尽可能丰富、还原历史事件及人物,以弥补过于简单和笼统的历史教科书和资料的缺陷。它能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把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吸取教训,从历史中学习,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就能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比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因此,一些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美德,在生活和学习上盲目攀比,不健康消费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向学生讲授汉景帝爱惜粮食、隋文帝倡节俭的相关历史。也可向学生讲述秦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了解秦始皇沉溺于奢侈与颓废的生活,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正反历史事件的反差,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反省,从历史中学习,自觉改正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选择典型的例子,做好榜样宣传

很多中外伟人和历史名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决心。教师要善于总结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件,阐释其伟大精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比如,陈胜,作为一个伟大的农民革命家,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领袖;“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从小就梦想着航天事业,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优秀人物进行道德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加强的一项内容,使学生能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四)在课外实践中,营造“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氛围

历史本就是注重学生思想发展和历史观念认知的人文学科,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总结过往经验,为未来的社会建设提供帮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课后全方位的历史实践活动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师要以实际行动使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

老师可组织多种德育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爱国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等,促进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方法和情感认知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道德教育,了解自己的情感,了解历史、社会、人生,但单凭课堂训练是不够的。这种认识与理解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通过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加深对优秀道德品质的理解,走向更好的自我。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周末去一些有趣的地方参观,让他们了解到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生活,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总体而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践行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兰. 基于初中历史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实践路径[J]. 教师, 2021(15):3.

[2] 朱永胜. 彰显立德树人 立足核心素养 引导素质教育——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J]. 中学教学参考, 2021.

[3] 张蓓晶.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问探究——以统编版《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21(7):4.

[4] 王静.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 人文之友, 2021(4):0178-0178.

[5] 梁博.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研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