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微小实验,激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王文东

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

摘要: 当前,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原因在于物理概念抽象、教学方式单一。本文探讨了微小实验作为激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具体策略如实验设计、实施与评估,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微小实验以其直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桥梁。
关键词: 微小实验;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DOI:10.12721/ccn.2024.1574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许多初中生因概念抽象、课堂枯燥而兴趣索然。然而,微小实验以其小巧精致、操作简便的特点,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小实验如何成为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钥匙,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一、当前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低的现状及原因

(一)物理概念的抽象性挑战

物理学科以其概念的抽象性著称,涵盖了从力学中的基本要素如力、速度、加速度,到电磁学中的复杂现象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再到光学领域的光波特性及其折射与反射规律等。这些概念往往超越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接感知的范畴,要求他们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解和把握。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更习惯于处理具体、直观的事物。因此,面对这些抽象概念,学生常感到困惑和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这种持续的困惑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逐渐消磨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前,许多物理课堂仍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即教师主讲概念、公式和定律,而学生则通过聆听、记录笔记和完成作业来巩固知识。尽管这种模式能够确保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但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物理学科本身的难度,若教师未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难度、提升效率,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挫败。这种挫败感不仅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还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生心理因素的制约

除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外,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同样对物理学习兴趣产生深远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挑战时,他们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同时,随着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缺乏认同,或者认为物理学习枯燥难懂、难以掌握,那么他们就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和动力。

二、微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实施策略

(一)实验设计策略:融入生活,直观演绎

微小实验的设计需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他们熟悉且饶有兴趣的自然现象作为实验素材。利用诸如气球、水杯、纸张等日常用品,可以设计出诸如“气球飞天”揭示反作用力奥秘、通过“纸杯传声”实验展现声音传播机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介质传播的,这与九年级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相呼应。这些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直观呈现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动力。在设计实验时,还需强调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精心规划实验步骤和观察环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例如,在“水中折笔”实验中,学生可将铅笔插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弯曲现象,并引导他们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直观且充满挑战的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投入物理学习。

(二)实验实施策略:全员参与,动手探究

微小实验的实施应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动手实践。在实验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中关于电路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验。每组学生共同商讨实验方案、筹备实验材料(如电池、导线、小灯泡等)、执行实验操作,并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规律。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提出个人见解和疑问。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共同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对物理概念的深刻认识。

(三)实验评估策略:多元评价,关注过程

微小实验的评估应重视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传统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关注实验结果和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实验评估环节,教师可运用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情况,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贡献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中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并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深刻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贡献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创新思维,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分享和交流。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与微小实验设计、实施及评估策略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设计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全员参与和动手实践则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多元评价和关注过程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因此,这种结合教材内容的微小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建红.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11):42-44.

[2]李翔.利用微创新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以苏科版物理“力弹力”教学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1,(3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