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疾病所导致,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如常规化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等,目前,动态脑电图在临床上十分广泛,它能够大幅度提升癫痫阳性检出率。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将120例癫痫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动态脑电图的临床实践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癫痫诊断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60例。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60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6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脑电图检查,扫描时间约20min,这一段时间涵盖了患者活动、安静、深呼吸以及睁眼和闭眼的时间。
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化脑电图检查,在患者完成常规化脑电图检查之后,带回记录盒,同时叮嘱患者对发作的起始时间以及发作时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记录24h后,收回记录盒,之后收集相关记录资料,将数据传输至主机,借助荧光屏进行播放,时间常数设置为0.3s,高频滤波设置为20Hz,在患者不同的状态之下对脑电波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脑电图检查异常率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进行参数处理,在经“t”和“X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研究组中,检查见癫性放电患者31例,非特异性放电患者18例,检查异常率为81.67%,对照组中,检查见癫性放电患者20例,非特异性放电患者13例,检查异常率为55.00%,经X2检验后,得出P=0.0016,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
表1: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对比 [n(%)]
3讨论
关于癫痫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肿瘤、脑血管疾病、药物中毒、外伤、感染和脑部缺氧相关,在早期阶段对癫痫进行确诊,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对于癫痫的诊断,目前主要以常规化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为主,通过这些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癫性放电。正常情况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都并非连续性的,一般都是通过爆发的形式出现,与此同时,癫痫的癫性放电阳性率较低,通常在30~40%之间,因此,仅通过常规化脑电图检查并不能对患者的每次发作进行精准记录,甚至还会出现误诊、漏诊的问题。常规化脑电图的检查时间基本上都维持在15min左右,并不能随时的、长期性的进行监测,个别患者在癫痫发作时,肢体并不一定会发生抽搐,因此很难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2]。
通过动态化脑电图,能够在随时、持续性的进行监测,弥补了常规化脑电图检查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癫痫诊断精准率,与此同时,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疾病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虽然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具有突出优势,但也会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例如,在监测的过程中,患者活动较多,这样不仅会使其产生生理性伪差,同时还会产生外在伪差,经常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且很难进行判断,这些都会增加误诊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的治疗[3]。
在对癫痫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的过程中,患者能够进行相对自由的活动,无需剥夺其睡眠和诱导,因此不会对患者的发作规律和生物周期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睡眠障碍、夜间放电状况等进行精准反映,所记录的信息更加的全面和客观,因此,异常放点检出率也会高于常规化脑电图检查。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脑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动态化脑电图检查,结果表明:研究组中,检查见癫性放电患者31例,非特异性放电患者18例,检查异常率为81.67%,对照组中,检查见癫性放电患者20例,非特异性放电患者13例,检查异常率为55.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癫痫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比于常规化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的异常检出率更高,由于无需剥夺患者睡眠和诱导,因此不会对患者的发作规律和生物周期产生影响,能够对患者的睡眠障碍、夜间放电状况等进行精准反映,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恩学,宋美香.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山东医药,2014,56(20):46-48.
[2]卫国华,孙剑佩.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夜间自然睡眠的临床应用初探[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6,10(4):238-238.
[3]刘灵芝.抗癫痫药物对原发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影响的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