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

姜艳群

黑龙江省穆棱市第一中学,157599

摘要: 在新高考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主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与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再仅专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输,固定科目的考试相对于传统教学所占比重也更少。而物理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高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如何更好地通过新高考改革来进行相应的物理教学方式方法与理念的提升,成为当下物理教师需要积极思考与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时代的变革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行的新高考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有了一定的挑战,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过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保证学生更好的应对新高考的检测。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部分教育工作开展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相对不足,应试教育理念需要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应试教育理念下,学生的文化课知识掌握扎实,但是缺乏知识运用能力,而在这一点上就与新高考的具体要求有所偏差。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点的记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无法契合新时期学生发展要求,大篇幅地讲解理论知识却不强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终导致学习过程比较困难,整体的学习质量提升较为缓慢。

1.2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数字化教学设备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身上。但是只强调优化教学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也不太容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1.3实验组织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授物理知识和提高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通过积极组织物理实验,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见证物理原理的印证过程。尽管实验教学已经开展多年,但由于一些基层学校缺乏资金支持,物理实验器材不完备,无法一次性组织全体学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效率低。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强烈影响,具体考试中对于实验的要求并不多,所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便成了学生主要学习的方向,而在这一背景下实验教学的开展环境就会越来越欠佳,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也会降低。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2.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除了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一般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交流与互动而实现的。因此,物理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彻底改变以往物理课堂对于学生的严格限制以及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灌输的错误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建立起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加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生活化探究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对于圆周运动的观察,并且将其详细地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自己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享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就可以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样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善于发掘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从而得到取长补短的好处。

2.2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应优化和调整传统的实验环节,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物理实验中得到思维和实际操作的同步发展。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的限制,教学计划的设计通常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老师要对实验方案进行仔细的检验,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可行性,并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介绍“摩擦力”的课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围绕摩擦力进行实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摩擦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摩擦是什么,并对其在摩擦作用下的应力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抽出两本书,并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地合在一起,用力地挤压,最后由两位同学将它们分开。此时,学生会注意到,两本书的摩擦很大,就算有力气的学生,也很难把它们分开。在完成了这个小实验之后,老师会让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本上的一些概念,简单地解释一下摩擦的存在。由于第一次接触摩擦,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确保在整个实验中,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3利用生活化场景,培养物理思维的形成

高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但有些老师仅仅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发散,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思维的指导。而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化的物理知识来扩展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好奇心是人类的本性,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的物理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平抛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平掷动作,老师们可以利用同学们所熟知的物件来进行实验。例如,用不同材质的粉笔、纸片等来演示,让同学们对各种物体的飞行路线进行观察,并判断它们是否在进行平掷动作。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关于平抛的实例,通过生动的实例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4利用多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角落,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重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围绕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发和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焦耳定律”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互联网相关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电流热效应”相关的实验过程视频,并且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随时暂停,进而讲授此刻发生的现象原理,通过视频的方式将较为抽象的电流流转过程予以展现,强化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结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优化对学生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对实际的物理问题联想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以及解答,践行新高考的考核要求,物理课堂改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的设计,增强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自主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完善现有的知识框架以及认知能力,同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物理研究兴趣,建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黄多智.构建情景化课堂主动回应新高考———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命题走向及课堂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03):44-47.

[2]韩思义.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高考,2020(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