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经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促使职业教育进入结构调整和内涵发展阶段
新时期,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形态更加高级,技术分工更加多元,出现许多新的发展业态,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也面临着结构转型、质量提升等时代挑战。中等职业教育的管辖权在各地各市,市域层面可以并且应该顺势而为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促进其内涵提升。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全方面调整和升级带来新机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内涵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职业教育抓住机遇,在新时期获得新发展的积极反应。
3.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职业教育拿出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教育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职业教育拿出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4.市域职业教育近年来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奠定了职教新阶段发展基础
近年来,各地各校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通过“3+2”联合办学、校校合作开设本科专业等方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通过名师工程、教学成果培育、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这些改革创新实践为新时期职业教育迈入新发展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5.“十四五”期间市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划蓝图指引改革方向
“十四五”时期,各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纷纷出台激励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发展,这为市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划蓝图指引改革方向。
二、市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及内涵提升的主要内容
一是办学目标从办学条件达标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到2025年底要达到90%以上。然而,在办学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社会更加关注的是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和就业质量,从长期发展来看,市域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更需要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办学水平达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培养目标从“以就业为导向”向升学就业“立交桥”转变
国家层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对职业教育有需求,但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层次太低、体系不完善、学生就业质量低、中高职衔接不畅通,还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期待。
三是办学模式从班级授课制向产教深度融合教育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采取传统课堂教学、纸笔测试的班级授课制进行人才培养,这与职业教育需要技能训练、经验习得、实践感悟的学习特征并不相符。已在实践中尝试的技能大赛还不能覆盖到较广泛专业和各类繁多的技能项目。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深度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突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四是办学格局从政府主办为主向多元办学格局转变
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这一办学主体的加入,有利于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2019),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要从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五是办学层次由发展中职为主向职教体系完善转变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决定了其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密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影响地方产业壮大和良性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做好中高职衔接,是近年市域职教重点工作之一。
三、市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及内涵提升的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1.加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匹配程度,保持职业教育发展良好势头
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提供大批能够留在本地就业的基层劳动大军,其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地基是否牢固,发展状况取决于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例如,近年来朝阳市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为王大力抓招商引资,引进规模以上项目近1400个,技能人才需求10万人以上。但全市职业教育每年只能培养不足1500名高职毕业生、2万左右中职毕业生,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无法达标,培养质量远远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朝阳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强,外引人才成本巨大且很难实现,本地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格和质量与经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因此朝阳市职业教育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的需求非常迫切。山东省德州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云天职教率先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实现了发展职业教育、促动地方经济的双重目标,进而受邀创建德州职教城,带动山东省德州市的招商引资,促进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以职教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2.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及持续投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
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的达成需要强大的经费保障,而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所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成果建设,更需要人力、物力、精力的大量投入。中职免学费政策[4]实施以来,中职学校收入实际上大大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免学费补助相对交费收来说是缩减很大部分的,另一方面这一标准2009年以来15年长期不变,以致于经费短缺日益严重。毫无疑问,经费保障情况从硬件方面直接地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基础,决定了其质量和水平。
3.建立师资队伍动态调整机制,纾解职业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与之匹配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做保障。但是教师编制相对固定,专业结构又需要动态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无法克服,甚至会以常态化方式存在。面对经济转型的时代变化,职业教育急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以与正在升级的经济结构相匹配,同时也需要与之适应的高水平师资建设体系。市域层面需要建立师资培养、补充与流动的机制,科学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不足问题。
4.加强政策导向和舆论宣传,促进职教从“分流”向“选择”观念转变
职业教育的就业地位不高是当前普遍共识。加强政策导向,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提升其社会待遇,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知名度,提升职业院校的美誉度,促进职教从“分流”向“选择”观念转变是一项长期而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23.[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2019-02-23
[2]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22]5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211/t20221116_993393.html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4] 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102/t20110228_11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