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分析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邱良勇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邮编,6180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重要性,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结合劳动教育的视角,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 初中物理;劳动教育;互融共生;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物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课堂的单调感,对激发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通过对劳动教育的渗透,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能够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作为一个实例,探讨如何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劳动教育进行结合,希望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劳动观念,以此修正劳动态度,用崭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劳动教育的优点研究

通过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物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探索和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对此类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实现长期发展。当老师在课堂中组织劳动教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动手操作,针对性地去体会这个实践过程,从而在学习和动手中得到新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保障了学科劳动教育的良好效果。再比如,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推动他们的长期发展为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把劳动教育内容融入物理课堂之中,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物理知识的有趣之处,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让他们慢慢地喜欢上物理,并积极参加一些实践劳动以获取知识,比起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1]

二、初中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互融共生的策略思索

2.1推进形成,把握观念

为了增强劳动教育内容融入物理课堂中的效果,并有助于学生在重要学习阶段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物理历史,在对课程进行深度挖掘的同时,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劳动实践的重要性。物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现实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来自现实生活。比如钻木取火现象,有的时候,人们会通过摩擦产生热能的原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生火。这种类型的科学成果是古代人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也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物理历史。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强化物理历史知识的表述,而且要将其中包含的劳动理念进行准确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掌握劳动精神,并通过正确的劳动理念提升物理课堂学习力度,进而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

2.2有效收集,共生资源

学校要扩充师资队伍,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优化教学培训,使老师们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在进行教学之前,老师们要了解和领悟教材,利用自己的劳动教育意识和敏感性,将传统农业生产、现代科技劳动和学生日常劳动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进行发掘,并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要完善劳动教育机制,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结束之后,我们要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估,从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参与劳动的时间次数、参与劳动的质量、获得劳动的技能这几个角度来进行评估,构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自评或者小组评价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劳动的评价。在课下,我们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描述性评价,增强学生对劳动中物理原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基于此,我们要指导老师从教学到实践,再到评价,实现目的性和系统性兼具的完整育人体系构建目标。[2]

2.3增强力度,有效渗透

要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能,实现现代化素质教学目标,老师们还可以在课堂中讲述物理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艰苦劳动精神,这类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鼓动性,让初中生在物理教学课堂里可以通过了解物理科学家努力实验、刻苦钻研的事迹,建立起与之对应的劳动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综合素质。比如,“欧姆定律”这一章教学难度很大,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就很难掌握相关的理论,也难以在后面的问题中找到正确思路,更不可能准确探究物理规律。老师可以在这一章中对物理学家欧姆的生平做一些简单介绍,如欧姆出身于巴伐利亚的一个工匠家庭,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在数学、哲学方面的造诣很高。此外,因为欧姆的父亲是一名锁匠,所以欧姆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了大量数学、物理、化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为他将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03年欧姆被埃尔兰根大学录取,但因为家里贫困,他被迫辍学,在学校担任数学老师,并在业余时间自修数学和物理学,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他重回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后来,欧姆因为职业生涯的失败去了科伦耶稣会高校任教,并在那里结合学校完备的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他对电流磁力效应进行探究,对有效的电学实验进行实践,发现了电学方面重要的规律——欧姆定律。欧姆一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这项工作的研究中,虽然他的工作很辛苦,但他并没有因为工作困难而有太多的怨言,相反,他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出色的科学家。在进行此类背景知识讲解时,老师可以在这些内容中融入劳动理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并持续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让物理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策略得到了充分体现。

2.4关注融入,技术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劳动技术和技能进行较好培养。在物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大量的测量工具、实验仪器进行学习和运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各类工具的能力。即便是在没有使用过的工具面前,他们也能够在借鉴物理工具与器材的运用技巧的基础上,快速地掌握运用这些工具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出有效运用工具的技能。在物理教学中,许多探索性实验都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并依据规程科学劳动的能力;没有细致观察,就无法完成物理实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和细致性格;在物理教学中,还需要精确地测量和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品质。[3]

三、结语

劳动教育成效存在一种延迟价值,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让他们可以终生受用。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从多个方面去探索劳动教育的渗透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实践经验,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探索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让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洁.楼幸琳.培育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指向[J].教育科学

论坛,2020(19):5-10.

[2]关颖.劳动素养,孩子一生的财富[N].人民政协报,2018-05-02(011).

[3]刘次林.劳动作为一种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