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探讨

罗家保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八中学,云南红河,661008

摘要: 家国情怀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符合历史的教学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历史价值观、爱国情怀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注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进行主观思考,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国家情怀教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3.1578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家国情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家国情怀渗透的重视度,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让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使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落实。

一、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就是对家庭、对国家的情怀,爱国是家国情怀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爱国精神,提升道德品质。例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抗金将领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名臣文天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一心为国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挖掘历史人物保卫国家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挖掘他们背后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例如,为了完成治水大业,置个人利益于不顾,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国分忧,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标决不放弃,自告奋勇出使西域的张骞;心系天下、公正廉洁,一生为汉室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大儒顾炎武。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步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二、初中历史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历史教学观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家国”的情怀,教师就必须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会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拥有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他可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进而使得教师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能够更加积极的关注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并且针对性的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开展设计,提升教学效果。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历史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并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家国情怀才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进而针对性的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同时将其培育效果纳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中,改善学生历史素养。

首先,主要是强调历史教学中的“过程”和“方法”两个方面,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知识,体会历史人物所代表的精神,从而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历史的学习有更深的体会,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其次,则是强调了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价值,培养了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从中吸取教训,而不仅仅是惋惜与悔恨。

在实施“三个维度”的同时,还可以把历史教育与目标发展论相结合,把“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基本”与“发展性”两个层次。在这些内容中,基础目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对书籍上的历史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而发展目标则是要让历史老师们培养出对学习历史学科有帮助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出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情感、历史态度。所以,历史教育的目标设置具有多样性,教师不能拘泥于一种确定的方式,而要根据历史学科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目标设置方式。

(二)深挖历史教材,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集合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与知识积累的教育功能为一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和育人资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极大的助力。对此,教师在以家国情怀作为切入点展开历史教学时首先就需要对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都进行一次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深度挖掘其中蕴含家国情怀元素的内容,带领学生品味不同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借由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熏陶下完成自我意识的升华。

(三)依托历史资源,品味历史遗迹的价值

历史的车流缓缓驶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印记,借由留存于各个地方的历史遗迹来证明他们的存在和寄托他们的思想,对此初中历史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学会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除了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和英雄纪念碑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来带领学生感受和品味这些历史遗迹背后的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虽然现在的八达岭长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但它在古代都是作为我国军事防御工程的一部分存在的,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承担着极为关键的防御任务,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八达岭长城的历史意义出发展开介绍,带领学生通过上网搜集和翻阅书籍等方式查阅相关的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对长城拥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借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来。

三、结语

初中历史老师在的实际教学中,应当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方法的引入,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情感,对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蕊.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江南论坛,2019,(11):54.

[2]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12):135.

[3]庄爱平.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以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