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余丽霞

广东中烨能源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

摘要: 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结合目前情况来看,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风险评估不全面、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管理工作类型复杂,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本文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三个方面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提出要从以上三个环节出发,加强对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对风险评估的全面性以及风险处理的及时性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 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1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政府部门、电力企业等多种表现形式,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理想状态下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在风险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划分,对可能导致最大损失的风险因素采取优先处理。

1、电力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1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风险评估不全面

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复杂性,从电力生产到电力输送和电力营销,都涉及到安全管理问题,风险评估不全面是目前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电力安全管理涉及到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覆盖范围较广,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同岗位员工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的主要手段。

11.png 

图1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1.1.2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电力生产、输送、销售工作涉及到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进行风险排查和问题解决,没有加强工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电力安全管理对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定期开展之相关的培训工作,导致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对电力生产、营销、输送过程中很多重点、要点、工作内容把控不到位,缺乏主动防范的管理意识,安全管理人员现有的工作水平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很多情况下都是当问题发生之后再采取解决措施,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长期处在被动状态下,无法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力的管控,对电力企业的健康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电力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1.2.1管理工作类型复杂

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电力生产、输送、销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第一,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将风险管理分为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用户风险管理、政府部门风险管理等多种类型。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风险管理工作分为技术性风险管理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等风险管理,按照风险发生之后导致的受损形态不同,可以分为财产、责任、人身安全、电力企业经济利润等方面的风险管理,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的范围广,这都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较难开展的主要原因。

1.2.2技术风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个行业对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电力生产规模随之增大,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新型的电力生产技术、输送技术应运而生,技术风险是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及应用方式不断变化导致设备和技术手段出现不合理诱发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技术风险主要包含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以及对潜在的安全事故未能及时预防和控制导致的技术风险,当发生技术风险之后会对技术人员造成危害,同时也容易有引发电力设备产生严重故障,对相技术风险如果无法做到有效预控,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会为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2、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加强风险识别

防患于未然是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结合工作人员的咨询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种类、重点、要点环节、日常监控、现场风险管控等内容,加强风险识别是提高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只有在全面了解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生产流程分析法,顾名思义,生产流程分析法主要是针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管控,加强对重点生产环节的管理,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二,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损益表,营业报告书以及其他与财务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财务的角度找出造成财产损失的因素,加强对风险的识别。第三,保险调查法,保险调查法也是开展风险识别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根据保险公司或相关部门的保险种类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要的险种,提高对可保风险因素的识别,可以将风险识别工作交由保险人或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电力企业的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调查,从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风险的管控。

2.2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

12.png 

图2  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电力的生产、运输过程涉及的行业比较多,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风险类型综合性评估,需要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评估。电力安全管理中风险评估的主要方式有综合性安全评估、设备评估、安全性评价、三标一体认证等方式。此外,专项调查也是常用的风险评估方式,通过现场核查、定期检查等方式提高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风险处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基础之上的,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在进行风险处理时,可以充分发挥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风险处理主要由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两方面构成,当对某一风险类型进行评定之后,结合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排序和点评意见的形式,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风险控制点的评估结果与隐患通知书安全预警对反馈的响应是事先风险处理的主要环节。根据反馈结果对相应单位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作出响应,根据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程度布置立即整改或者逐步整改的整改计划,并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对电力安全隐患的整改结果和整改效果以文字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并交由评估部门对整改。的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动态掌握电力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从电力企业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电网的存在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选择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有计划地处理各类风险,确保电力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营。想要充分发挥中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代理企业工作人员要对潜在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理,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问题,由此来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是加强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同时对电力运输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在生产、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风险管理工作是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做出准确预估,采取提前预防,可以有效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玲.解析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8(19):164-165.

[2]陈学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186.

[3]刘军,魏征.浅析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8(35):38.

[4]李连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大科技,2018(29):68-69.

[5]吴远凌.安全控制措施在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737-1738.

[6]廖淑英.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探索[J].环球市场,2018(3):196.

[7]秦宇.风险管理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8(17):291.